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参观沙家浜的感想VIP免费

参观沙家浜的感想_第1页
1/2
参观沙家浜的感想_第2页
2/2
参观沙家浜的感想2005年12月4日,是一个晴冷的日子。这天,唐镇小学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的沙家浜参观学习,使全体党员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首先,我们来到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馆里陈列了400多幅沙家浜革命斗争历史照片和60件革命文物。讲解员具体生动的讲解让我们走进了那段火热的革命史。早在1928年4月,革命的火种已经撒向这片田园水乡,先烈们在这里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团组织,土地革命运动如火如荼。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为“苏常太”游击根据地。1939年5月,由叶飞率领的新四军六团东进江南,与沙家浜抗日武装胜利会师,开展更大规模的抗日武装斗争。4个月后,部队奉命西移,留在沙家浜的36位伤病员,以芦苇荡为天然屏障,依靠无数个象“沙奶奶”那样的革命群众,一边养伤一边开展艰苦卓绝的敌后游击斗争,谱写了一部壮丽的革命历史。然后,我们游览了红石村。红石村是仿照上世纪三十年代沙家浜原型建造的,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江南水乡小村风貌。红石村里有仿古建筑、春来茶馆、篱笆、荷塘、小溪,一派水乡景象。坐在春来茶馆,品着茶,听茶馆里的“阿庆嫂”把古镇的故事娓娓道来,真有一种置身于从前的感觉。最后,我们游览了沙家浜最美丽的风景区——芦苇荡。古诗有云:“春夏芦荡一片绿,秋后芦花赛雪飘。”现在正值初冬季节,所以见不到满目的苍翠,只看见大片大片在寒风中飘摇的枯黄的芦苇。我觉得,跟很平常的绿色相比,眼前的芦苇荡更有一种萧瑟之美、深秋味道,更能让人产生一种历史感和沧桑感。这片芦苇荡曾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战士打击日伪军和养伤的天然屏障,大片的芦苇荡与农田、村落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故事""参观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在返沪的汽车上,党员同志们热烈地讨论着刚才的所见所想。我想,这次参观活动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在参观游览中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多地了解了抗战历史,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走在抗日英雄第1页共2页们战斗过的土地上,我们的思想受到了深刻的洗礼。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爱岗敬业,努力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盛颖第2页共2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参观沙家浜的感想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