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不再等候友人离开了,他离开以后他的朋友才到。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3.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下了车去拉元方,元方走入家门,不回头看。【感悟精彩句子】1.“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从神态、语言描写品析这句话。一个“怒”字,使“友人”不守信用而且无理的神态毕现。“非人哉”更表现了“友人”粗野、毫无羞耻之心的特点。这也为陈元方的反驳提供了依据。2.文中写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陈元方的反驳之语有什么特点?陈元方的反驳之语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首先,言简意赅。他的语言简洁而内容凝练,“期日中”“日中不至”“对子骂父”,寥寥数字便将原因、结果交代得十分清楚。其次,他说话条理清楚,有理有据。先说前提是“期日中”,再指出“对子骂父”是无礼的表现,有根据,有结论。再次,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义正辞严,不失身份,也不过火。3.“友人惭,下车引之”表现了什么?“惭”字写出了“友人”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尽显人物羞愧的神情。“引”字则表明了友人想对元方表示自己的友好,以示悔意。【分析主体形象】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出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课堂讨论,拓展延伸】古人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的,那么,“诚信”“礼貌”对今天的我们还有用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自己的认识。提示: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角度思考,如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师长朋友应该怎样?在考试的时候堂而皇之拿着参考资料是否就是“诚信”的体现呢?甲生:读了《陈太丘与友期行》,我感悟最深的是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对别人不尊重,就是对自己不尊重。陈太丘的朋友就是例证。乙生: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对小孩也不例外。陈太丘的朋友在七岁的元方面前骂他的父亲,也是对小孩的不尊重,所以激怒了陈元方,遭到了元方的羞辱,这是陈太丘的朋友自取其辱。丙生:我觉得诚信是为人之道,做人之本。陈太丘的朋友失信在先,又不尊重他人,以至颜面扫地,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在小孩面前也无地自容。丁生:泰戈尔说:“信用的坠地,犹如打碎的镜子不能重圆。”陈太丘的朋友虽“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要挽回诚信这个做人的根本,不是一个“惭”字就能挽回的。【把握文章主旨】如何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本文《陈太丘与友期行》讲的是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小小年纪的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