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盛大桥完全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013年上学期执教者:高辉艳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教材分析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三、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难点: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五、教学措施(一)、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二)、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三)、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六、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12013.2.24-3.2诚信是金诚实不需要理由(二课时)23.3-3.9拍手拉钩不要变(二课时)33.10-3.16诚信就在身边(二课时)43.17-3.23伸出我们的手同在蓝天下(二课时)53.24-3.30生活因爱更美丽(二课时)63.31-4.6我们的爱心行动(二课时)74.7-4.13我的绿色日记流过家乡的小河(二课时)84.14-4.20我们时刻在呼吸(二课时)94.21-4.27大自然中的朋友(二课时)104.28-5.4呵护绿色家园(二课时)115.5-5.11交通连着千万家马路修到家门口(二课时)125.12-5.18交通海陆空(二课时)135.19-5.25平安走天下(二课时)145.26-6.1祖国真大在世界的东方(二课时)156.2-6.8我们的大中国(二课时)166.9-6.15壮丽的河山(二课时)176.16-6.22海峡两岸盼统一(二课时)186.23-6.29考试196.30-7.6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