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2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1897年汤姆孙发现电子。电子的发现打破了原子不能再分的神话,天然放射线为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提供了“炮弹”正电荷电子一、汤姆孙原子模型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在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中,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都象枣糕中的枣子那样镶嵌在其中。(枣糕模型)或(西瓜模型)1、实验装置卢瑟福1909~1911年,卢瑟福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放射源金箔可转动的带有荧光屏的放大镜二、α粒子散射实验真空放射源放出的α粒子:带正电,电荷量是电子的2倍,质量约是电子的7300倍。动能很大,射出速度达107m/s,打到荧光屏上能产生一个闪烁的亮点,可用放大镜观察。2、实验演示、观察和统计3、实验的现象①、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②、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③、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了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4、实验现象的解释问题1:α粒子在穿过原子时,有可能碰到电子,这时会发生什么现象?问题2:按照汤姆孙原子模型,原子中的正电荷如何影响α粒子的运动?:α粒子电子正电荷动画模拟:问题3:最让卢瑟福惊奇的是:有的α粒子几乎反向弹回。如果你是卢瑟福,你会作出怎样的联想、猜想和分析?1、汤姆孙原子模型中正电荷均匀分布,不能解释α粒子大角度散射现象,说明原子中正电荷分布是不均匀的,甚至极不均匀。联想:2、弹性碰撞模型中,物体被反弹,要求入射球质量小于被碰球,即原子中质量也应该很集中。(1)、当α粒子穿过原子时,如果离核较远,受到核的斥力很小,α粒子就像穿过“一片空地”一样,运动方向几乎不改变。由于核很小,所以绝大多数α粒子离核较远,几乎不发生偏转。(2)、只有当α粒子十分接近核穿过时,才受到很大的库仑力作用,发生大角度偏转。由于原子核很小,这种机会很少。(3)如果α粒子正对着原子核射来,偏转角几乎达到180°。由于原子核很小,这种机会极少。分析与解:猜想: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中心的一个很小的核上。:α粒子:原子核动画模拟::电子:原子核问题4:核外的电子能静止吗?如果是运动的,它会怎样运动?分析与解:由于电子与核有库仑吸引力,所以电子不可能静止。联想到太阳系行星由于万有引力绕太阳旋转,电子也可能绕核旋转。5、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三、原子核和原子的大小:半径大小(数量级)类比原子____m原子核_____m结论原子内部核外十分“空旷”10-1010-15足球场小露水珠B1.在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卢瑟福观察到的α粒子的运动情况是()A.全部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按原来的方向前进B.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按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甚至被弹回C.少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按原来的方向前进,绝大多数发生较大偏转,甚至被弹回D.全部α粒子都发生很大偏转BC2.当α粒子被重核散射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哪些是不可能存在的()原子和原子核核ABCD3、汤姆生模型和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主要区别是什么?A、有核和无核B、空(质量和电荷不均匀分布)和实(质量和电荷均匀分布)C、电子转(绕核)与不转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作业:1、教材P53问题与练习1--5题2、课后思考:⑴、卢瑟福原子模型的部分内容也是一种猜想,应该也有局限性,那么它有哪样的局限性?⑵、既然卢瑟福原子模型有局限性,那么应该有更能正确反映原子结构的原子模型,除上述模型外,还有那些模型呢?谢谢合作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