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那个累啊,真是难以形容啊!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的情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是什么时候得到解决的?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汉代以前的书写材料商周时代原始社会战国时代(帛书)(陶器)(青铜器)龟甲、兽骨竹木简一、纸的发明与改进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用竹木简或帛写字.一根简通常只写一行字,一篇文章要用很多的简.这些简用麻绳,皮条或丝绳横向编连起来成为册或编;存帛书可以折叠或卷起来保存,就成为一卷书.后来就用"册""编"卷"来称书的篇幅.材料:有学者曾估算过《史记》的重量。如果每枚简可写38个字,《史记》共130篇,52.65万字,就要用简13855枚,重量达43.7-48.1千克。如果用新鲜的竹简,会重达58.33千克,体积则是现在之本的225倍。由于竹木简过于笨重,书多时就要用车来装载学富五车汗牛充栋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放马滩纸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上面绘有地图。这种纸薄而软,纸面平整光滑。放马滩纸纸的发明在西汉前期,我国已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伦(?--121年)东汉人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收集树皮、废麻、破布、旧鱼网等原料,在宫廷作坊施以锉、煮、浸、捣、抄等法,试用植物纤维造纸,终于造出植物纤维纸。公元105年,他将造纸过程、方法写成奏章,连同造出来的植物纤维纸,呈报汉和帝,和帝大加赞赏,蔡伦造纸术很快传开。为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造纸工艺流程造纸工艺流程①漂洗、浸泡原料②用草木灰除去原料中的油脂、色素;③把原料切碎、煮烂④把原料捣成细纤维,并放入水池搅成纸浆⑤用模具捞取纸浆,并晒干使之成型⑥砑光,制成纸张比较纸与竹木简或丝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优点造价低廉,纸面平整光滑便于书写,纸质轻薄,装订和携带方便。汉代以前的书写材料—陶、甲骨、青铜器、竹木简或丝帛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植物纤维纸—麻纸)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蔡侯纸)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4世纪取代简帛得到普及。纸逐步取代了其他书写材料世界其他各地的书写材料地区材料缺点古埃及植物纸草易发脆断裂、难保存古希腊羊皮太贵古巴比伦泥板笨重古印度白树皮、树叶难保存造纸术的外传与意义造纸术的意义: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文明的进程。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成书于西汉,提出勾股弦的比例为“勾三股四弦五”。这是勾股定律的一个特例。它说明早在3000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了勾股定律,比西方早500年。《九章算术》分9类,共200多题,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成就。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秦代《数》简西汉初年《算术书》二、秦汉数学成就二、数学的巨大成就《周髀算经》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勾三股四弦五,比西方早500年。《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古代数学专著,全书分为九章,涉及人们生活实际问题。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成就,确立了以计算为中心的实用数学。——“粟米”:粮食按比例交易算法——“方程”:一次方程解法——“少广”:开平方和立方算法——“方田”:面积的计算——“衰分”:分配比例的算法——“商功”:体积的计算——“均输”:摊派税收的算法——“勾股”:勾股定理——“盈不足”:盈亏问题的解法《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内容:最早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系统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影响:直到今天还是中医学习的经典。三、秦汉医学成就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书影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神医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