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指导课案例《描写的奥妙》课例研讨:描写的奥妙郑桂华描写是写作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初中作文训练和作文评价的重点内容。一篇记叙文,如果没有足够的描写,或不会描写,会被扣去很多分,因此,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总是反复提醒学生要注意描写。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的作文教学,基本都是沿用“教师出题目,提要求——学生写作文——教师讲评”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过程普遍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基本上是靠学生一次一次的习作摸索,自己“悟道”。比如作文里的“描写”,教师每一次差不多都要求学生要“写具体”,“写生动”,有的教师也能讲明白“什么是具体、生动”,但是,在作文指导课上,针对一个具体的描写片段,教学生“怎样做到由不具体、不生动到具体、生动”,教师往往就语焉不详了,更缺乏定点的、带有方法意义的,可以操作性的训练。因此,作文课上,同样的描写要求教师会重复多遍,学生作文中描写上的问题同样也出现多次,作文教学的投入产出比相当低下,而会描写的学生、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也往往不认可其作文水平是在课堂里由老师教出来的。教师要改变描写教学这种笼统地提要求,抽象地做指导的现状,是针对“描写”这个训练点,找到一条具体的教学路径,设计一排排台阶,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具体的训练,使学生对描写的认识,一步一步由不知到知,不会到会,不精彩到精彩。下面是我在初一班级指导“描写”训练的课堂教学实录的一部分,代表了我在作文教学过程化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师:刚才几个同学们谈了对我的印象,观察还是很仔细很准确的。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会描写吗?会描写的人请举手。(没有学生举手。)师:(对刚才描述老师模样的学生说)你怎么没有举手?生:我不会。师:你刚才不是描写过老师吗?这说明你会描写,实际上你们都会的。下面我们来尝试一下。(投影:一幅鸭子游水图)师:看到这幅画面了吗?我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其他同学在纸上写,我要看你们到底会不会描写,看你们描写得怎么样。写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好,开始!(学生写)我们来看黑板,左边第一位同学,请把你的作品读一下给大家听。生:画面上有一个湖,在水里,有两只小鸭子游来游去地玩耍。师:第二位同学。生:在清澈的水中,有两只可爱的小鸭子,他们你追我赶地嬉戏。师:第三位同学。生:在清澈的水面上,两只淡黄色的小鸭子在自由自在地游着,他们看上去很悠闲。师:请坐。大家看三位同学写到的共同的东西是什么?生:鸭子。师:共同的是鸭子,这个能不能少?生:不能。师:那么为什么不能?生:因为这是描写的对象。师:好。也有人叫做……主人公(板书:对象主人公)师:那么除了鸭子之外,描写对象还有什么?生:湖水。(也有学生叫“水”“池塘”)师:(板书:水)他们都写到了鸭子和水。但是,这个是在水中,那个是在清澈的水中,那个是在清澈的水面上。你们说这三个句子,哪个描写得更好一些呢?(学生意见不统一)师:(在黑板上画出这些字)可能各有特点,或者这么说,他哪个地方好,或用了什么词语就显得好些呢?生:形容词。师:形容词,也就是说在这个对象之前有了什么?生:修饰。师:描写对象是鸭子和水,前面加上“清澈的”这样一个修饰,这个形容词形容了水的什么?生:样子。师:样子,或特点。水的特征。(板书:特征)生:特征。师:上面几句有那些词语是表示鸭子、水的特征的?生:清澈,可爱,淡黄色,悠闲。师:还有自由自在,嬉戏。也是他们的样子。如果没有这些特征,我们会觉得怎么样?生:不够具体。师:对。你们觉得除了用形容词这一点之外,哪一个的表达还更好一些?为什么?你们每个人在下面也写了,你看看你写得,比这三个同学还要好一点的话,也给我们欣赏欣赏。(生沉默)这个问题有挑战性。第一,你要判断上面的三种说法还有哪些地方是让你比较喜欢的;第二,你要把自己所描写的与他们相比。谁来完成这个挑战性的任务呢?一个一个解决也可以。生:在平静的水面上有两只小鸭子,它们全身有细细的绒毛和灰白相间花纹,它们追来追去,像两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在戏闹。师:精彩吧?生:非常精彩。师:你来把它写到黑板上。好文章要共享。(生上讲台写)其他同学思考,他的描写好在哪里呢?好,请你来说说看。生:他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