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届工作交流材料在每次的村级“两委”换届的时候,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如选不出好的带头人、外出选民参选热情不高和干扰换届选举环境等等。即将进行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如何能真正选出村级组织好的带头人,如何让换届选举环境风清气正,需要我们各级组织部门、民政部门精心的准备和筹备。充分摸底,抓好重点集中整治。在换届选举准备阶段,应提前从县纪委、组织部、民政局、农工部和各镇抽调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工作人员,组成专题调研小组,深入各村(社区),采取座谈了解、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走访等形式进行充分调研,并有重点的开展集中整治。要对村(社区)“两委”班子情况、村(社区)干部思想状况和后备干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针对排查出的突出问题和换届时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如村(社区)“两委”关系不和谐、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宗派势力影响比较大、干群关系比较紧张等问题,组织部门采取分类指导的办法,帮助各镇提前研究制定有针对性地整治工作方案,一村一策开展集中整顿,提前化解矛盾纠纷,消除不稳定因素,努力把问题解决在换届选举前。针对思想出现波动、工作出现懈怠的村干部,特别是年龄较大、在换届中不可能继续留任的村干部,及时组织座谈交流,保证换届期间村干部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严格审计,确保财产公开透明。在换届前,应从县财政、审计局和民政局等部门抽调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组成村级财务审计组,集中时间对各村级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村级集体财务制度建设情况、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村级集体资产处置情况、村级债务管理情况、村级土地和工程项目发包情况、村级专项资金等进行审计,对那些群体性上访事件频繁、村财管理混乱、群众意见较大、问题比较突出的村(社区),应进行重点审计。同时,要注重审计结果的运用,村(社区)干部的任留必须坚持“先审后任、先审后离”,防止村(社区)干部带问题上任或离任,切实为村级“两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把好第1页共3页关。有关部门对各村(社区)的财务状况要进行对比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应提出整改意见,对因整改不到位,在审计检查中发现有经济问题的村干部,纪委监察部门要主动介入,严肃查处,坚决不能留任,确保村级班子“无病换届”。培养人员,建立储备后备力量。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核心是要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当前,尤其要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负责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外出务工经商回乡人员、复退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充实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群众公认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同时,要及时开展届末考察,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现任村级“两委”班子三年来各项工作完成情况、班子成员各方面表现情况和在群众中的满意度,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对新一届班子配备情况的意见、建议,借此发现一批优秀的农村后备干部。要将村级后备干部也纳入村“两委”班子届末考察范围,全面掌握他们的表现情况,加大教育培养力度,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真正把一批组织能力强、学习能力强、发展能力强、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自律能力强的优秀农村人才充实到村级“两委”班子中来。广泛宣传,强化民主法制意识。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提高他们参与选举的积极性是保证换届选举成功的前提。各镇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向群众宣传讲解换届的相关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充分调动群众参选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注意加强对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的教育,教育他们珍惜法律赋于自己的权利,增强自主意识、竟争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旗帜鲜明地引导他们既按照上级的要求,又符合自己的意愿,推荐和选拔好村干部。要教育群众克服四种心理:一是克服走过场心理。通过宣传标语、远程教育站点、有线电视以及召开座谈会等多种途径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深刻认识村(社区)“两委”换届的重要意义。对外出的选民,采取指明其家人发信函、打电话等方式,将换届选举工作的准备和进展情况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