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动脑动情——解决二年级数学关于时间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策略的研究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普罗旺斯小学杨健珍从2014年秋学期起,每个年级都使用了根据《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修改后的人教版数学教材有了很多变化。在对二年级数学上册整本新教材备课研读的过程中,发现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的内容中,新增添了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内容。引发了我的思考:时间本来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没有可视、可触的形状和颜色,看不见摸不着,让学生掌握抽象时间概念难度很大。在以往教学实践中证明,时间知识的教学本身就是难点,当分针在钟面的右半侧时,学生认读相对容易落在其他区域时,学生难辨认。如6时50分,易认成7时50分,此其一。其二,此内容是个分水岭,原来学生认识时间只是一个时刻,在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实际问题这一内容及配套的练习中,时间的呈现已从一个时刻上升到一个时段,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通过其编排,打破了原来时间的认识偏重于计算的现象,体现了编者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数学思考的关注。而思维活动和数学思考是隐形知识,由此可知这个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难上加难的一个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怎样的教学策略把点落到实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结合参与式教学理论,经过课堂实践,运用以下教学策略取得较好效果。一、运用“时间轴”工具让学生动手参与。杜威实用主义教学思想之一就是“从做中学”。西方的一句谚语“一磅的学理,不如一两的实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什么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动手参与,让抽象的时间知识具体,让内隐的推理过程外显呢?第1次磨课,在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知道什么整理已知信息之后,在怎样解答?这一环节的中,设计学生动手参与方面只是以“练习卡”的形式把例题印在学习单让孩子们在上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写或画一画选哪个时间的理由,然后小老师上台展示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后进行反思,孩子们虽然个个动手了,大部分也能用文字或图画把想法表示出来,但是这样的设计对二年级的学生还是有难度既枯燥又抽象。怎样在这个抽象的知识教学中让学生的动手参与更有价值呢?与学校数学老师们的对话中,碰撞出新火花。教学策略进行了调整,同样在经历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的环节,设计把例题时间通过“时间轴”形式出现,明明做的事情“做完作业”、“踢球”、“看木偶剧”以活动卡片形式放在时间轴对应的时间上,通过让学生把“踢球”卡片摆放在不同位置进行追问:为什么摆在9:15?为什么不摆在7:45、10:50?这样的动手设计,更直观形象地把事情的先后顺序理顺了,孩子们也能更容易表达出推理过程把内隐的思维通过语言表示出来。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个个参与,每个小组都配有相应的时间轴与活动卡片,先在小组里摆摆踢球的位置说理由,然后小组展示交流,最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想法表达解答正确吗?让学生完整的经历解决时间问题的过程。做中学,做数学已成为数学老师所认可的学生学习策略,但有时老师们难挖到教材中在什么地方用什么形式让学生动手参与,学习数学。如这一内容就看似没有学生动手学习的形式和方式,但就在对教材的读懂读透的基础1上,实现了活用教材,找到适合的教学策略,以时间轴为工具,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感悟了事情的有序,合理推理解决问题相关问题。学生表达与动手参与面更广,真正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二、运用问题串以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动脑参与。数学的本质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根据内容设计问题串让学生动脑参与,还要按课标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设计多样化学习方式,达到面向全体的学生,让人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这一内容,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串:1.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什么?2.你能把明明星期天上午做的事情用“先…然后…再…最后…”连起来说一说吗?3.怎么解答呢,你怎么想的?4.能不能小组合作在老师发给你们的时间轴上把踢球摆放在这件事的可能时间,并说说理由及为什么不摆在其他时间?5.解答正确吗?怎样检验?6.请大胆猜想明明踢球的时间除了9:15还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