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语言的模仿现象摘要:语言是发展智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的基础。儿童在认知发展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就能获得语言完全依靠的是对语言的模仿。模仿是语言获得的重要途径之一。关键词:语言模仿因素环境一、幼儿语言模仿的现象幼儿对语言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领悟能力,可以说孩子是天生的语言家。大致分四种方式:即时的、完全的模仿、即时的不完全模仿、延缓模仿、选择性模仿。幼儿模仿语言的机会很多,其与成人交谈时的话语或偶尔听到的语句,在电视、电影广播等中听到的话语都可能自然而然地起着示范作用,因其幼儿的自发模仿。在教孩子学语言时,可以采用示范、模仿和强化的方法,引发儿童的创造性模仿,模仿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方式之一。(一)幼儿对家庭的语言模仿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在没有上幼儿园之前所学到的语言全部都来源家庭的语言教育影响,在学龄前幼儿每天和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他们的一言一行全部影响孩子,家庭的语言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以后的语言发展,如果在一个家庭里大人讲话都是脏话,说话很粗俗,那么对孩子也是坏的影响,孩子也会根据大人讲话从而进行模仿,幼儿与别人交往时也会讲话很粗俗很不礼貌。让别人觉得这个孩子是很没有家教的。例如:带班期间就有一个幼儿,他在园期间一直表现得很好,但是突然有一天有别的幼儿跑到我这儿来告状说:“李老师,何博文小朋友说我是笨蛋还骂我是猪”我听了之后就去问何博文小朋友:“何博文你怎么说别的小朋友是笨蛋,是猪啊!”何博文小朋友的回答让我出乎意料何博文说:“昨天妈妈就是这样说我的。”幼儿还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妈妈说的话他以为是在表扬他,所以第二天幼儿在幼儿园里也模仿妈妈来说别的幼儿;反之如果一个家庭的家教很好,家里面的人讲话很有礼貌,对孩子的模仿也是起到积极地教育影响的。(二)幼儿对老师语言的模仿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模仿和外界刺激自然得,那么幼儿园教师的语言就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幼儿教师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在幼儿园,教师的语言无疑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学习的范型,幼儿对老师的一词一句、一腔一调甚至某种口头禅都非常敏感。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与幼儿的交往中,还是在正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的语言客观上起到了示范的作用教师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有时是有意识、有计划的,有时是无意识、无计划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包括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和行为要求,学习一些规范性的语言表达方法、语言交往规则,纠正语言错误。例如:当某一幼儿无意间踩了另一幼儿的脚时,教师会提醒这位幼儿:“小红,你应该对小明说什么?”“对,应该说‘对不起’。”再例如:一幼儿对老师说:“妈妈说我们明天去了外婆家。”老师通过重复幼儿的话来纠正幼儿语言使用中的错误:“哦,你是说你和妈妈明天要到外婆家去呀……”教师语言的影响很多时候教师没有明确的意识。教师说话的语气、风格等都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为幼儿所习得。例如:幼儿经常会在家里和爸爸、妈妈等人玩“上课”的游戏,学着老师的样子说:“小朋友们,现在是我们学本领的时间了……我看哪个小朋友坐得好……妈妈小朋友坐得正,我喜欢她,我要给她一朵小红花……”从幼儿的这段话中,我们能够看到教师的影子,很明显这不是教师有意识教的,而是幼儿无意间自然获得的,也就是说,这时教师语言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三)幼儿对社会语言的模仿幼儿除了对家庭语言模仿、老师语言模仿之外还会对社会语言进行模仿。幼儿生活在社会当中走在街上看到有人在吵架骂人幼儿就会模仿那些吵架的人的动作和语言,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说话也是各有不同各种的口头禅处在幼儿时期的孩子最喜欢就是模仿,所以孩子走在街上或者去亲戚家遇到那些不好的语言或动作孩子都会去模仿,因为在孩子的心里大人说话做事永远都是对的,学龄前的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不能很好的区分那些话好的,那些是坏的,因此在幼儿处在社会中学到的不好的语言影响是家长或老师因及时的纠正幼儿,告诉孩子那些话是可以说可以模仿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