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平年和闰年微课说课稿VIP免费

平年和闰年微课说课稿_第1页
1/2
平年和闰年微课说课稿_第2页
2/2
《平年和闰年》微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的微课题目是《平年和闰年》,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作为课前的预习。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平年闰年的概念,了解平年闰年的主要区别,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学好这节课的内容,将为进一步认识时间打下基础,并在现实生活中及其他学科中有着广泛运用。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这节内容提出的要求是:“会判断平年、闰年,了解闰年是怎样产生的。”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的阐述,依据本节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本着“服务于学生”这一教学理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运用启发探究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根据上述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学难点是:判断不同年份是否是闰年的方法。根据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以及对教法和学法的思考,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将微课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一)发现问题通过羊村里的小羊们为懒洋洋庆祝生日引入,根据喜洋洋的一句话“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观察日历发现,懒洋洋在2016年的2月29日过生日,但是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都没有2月29日这一天,直到四年后的2020年才又一次出现了2月29日。通过询问村长,直到这是因为平年和闰年的缘故。(二)探索规律通过村长的介绍,知道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5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我们通常把365天算作一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年,每年多出了5小时48分46秒,四年多出了23小时15分04秒,接近一天,多出的这一天就加在了第四年的2月,于是这一年就有366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闰年。同时也留下一个特殊情况,有时候8年才会出现一个闰年。(三)总结方法懒洋洋提出问题,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通过村长介绍,用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就是闰年,不能整除的就是平年,并且举例说明。同时也介绍了整百年份不能用这个方法判断,整百年份要用年份除以400来判断。(四)课后思考在第二部分出现的8年一闰的情况,留给学生们自己思考,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找出原因,不仅仅学会了通过简单的通过除法计算来判断平年闰年,更深刻的理解了平年闰年的形成原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关于学习任务单第一题,通过观察家里去年和今年的日历,发现一年的12个月中,除了2月的天数,其他几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既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内容,又引出了今天学习所产生的问题。第二题,通过每天有24小时,有4个6小时。帮助学生理解2月多出的一天是怎么来的,因为每年多出了5小时48分46秒,所以四年多出了接近4个6小时,也就是一天,这也是四年一闰的缘故。第三题,把今年的天数算出来,发现和我们常识所说的365天相比多了一天,强调了闰年的特殊性,更巩固了多出的这一天来自2月。第四题,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是除法计算,因此计算的练习也在本课显得较为重要,通过除数是4或400的除法练习,尤其是除数是400的除法,因为没有接触过商不变的规律,所以需要在学习任务单上加以练习,提高计算准确率。微反思:(1)通过情景的创设,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融入到了故事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学生提出了疑问,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让孩子带着问题学习,做到了有的放矢。(2)通过“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总结方法——课后思考”的学习过程,始终围绕平年闰年这一话题,紧扣知识点,又激发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3)微课,有助于实现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今后,我将尝试进行系列微课的制作,让微课更好地融合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平年和闰年微课说课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