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外国语学校校本课程前言《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2]1号)》的颁布,标志着广西基础教育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的时代。为了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形成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坚持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应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和教师实际需要出发,从地区经济文化氛围和社会人才需求出发,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首先是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培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其二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其三独立或合作开发富有特色的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其四是兼顾当地地区的发展需要,丰富课程资源,吸收学生家长或社会人士参与课程开发。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在广泛考察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以及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得到家长、教师、学生普遍的欢迎与支持。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课程设计要尊重人校本课程设计属于课程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是自下而上的构建,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指令和计划落实。这种构建过程必须最大程度地尊重每一个个体的需求和选择。校本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要想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的需求和选择,就必须尊重每个人的选择,走自下而上的群众路线,体现较强的民主意识,使课程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达到课程主客体之间互动互需互馈的理想效果。二、课程内容体现人教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并力求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智慧来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课程设计的目标应该指向人,使之定位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自主发展。三、课程评价判断人作为研究性学习载体之一的校本课程,其评价必须变客体为主体,将评价手段和方式由单一的、定量的、静态的变为多元的、定性的、动态的。评价的内容应该侧重于个体成长中的创造性和个体在群体实践的团队合作意识中表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的变化。评价的目的也不在于选拔,而在于发现每一个个体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的价值,肯定其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激发每一个个体的创新意识,使个体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变成自我发展的一种内驱力,并使之在其它领域的社会实践与团队合作中的价值达到最大化,从而使个体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得到协调发展。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才刚刚起步,通过两年的开发与实践,我们认为教育改革实践是课程开发的必经之路,始终坚持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丰富的和内容健康的课程环境,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我们应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和完善校本课程,需要一如既往地探索,才能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同时,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为了突出我校外语特色,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探讨学校校本英语教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为学生创造学习外语的语境,学校有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校情,集思广益,大胆创新,组织全体外语教师主要对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校本课程与统编教材的衔接以及校本课程教材的的研究,编制出适应学校特色的外语类校本课程教材,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编写和使用校本课程是一项艰难而又全新的探索,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科学操作、坚持不懈、以校本促教研、以校本促教学,就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从而促进南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我们在今后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拓宽思路,积极、主动、稳妥地加大改革力度,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