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备课教师:王晓俐一、【教材简介】《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这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同时也形象生动地突现了本组教材“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专题。二、【学情介绍】本班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从字、词、句三个方面进行预习的好习惯,并且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也能在字、词、句、段、篇等各方面对课文进行简单的质疑。初步掌握了独立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抓住重点语句表达比较浅显的个人体会。但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课外阅读量太少。三、【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3、以读引读: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外读一些历史故事。四、【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课文内容。(2)积累文中四字词语,理解体会画师说的那段话。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了解课文内容。(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五、【教学重难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3)制作课件PPT2.学生准备(1)按要求预习课文。(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师: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画杨桃》这篇课文,它告诉我们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篇课文又会告诉我们些什么呢?2、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师过渡:好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现在我们也来读别人没读到的,说别人没说到的。请同学们按要求自由读课文。(出示读书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1、检查预习情况。谁能读准下面的词语?召(zhào)集骆(luò)驼(tuo)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2、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归纳,老师板书:考画得多)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1、师:同学们真棒,也能想别人没想到的。那么画师考的结果怎样?课文哪一句是写结果的?2、出示句子: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这是为什么呢?请在文中用“——”划出答案。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师相机板书(密密麻麻、许许多多、一只……另一只)(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怎么读?(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出示三幅画)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师:这三幅画中,你认为哪一幅图画得妙呢?请在小组内讨论(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5、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出示画师的话)⑴读一读画师的话⑵理解“若隐若现”出示:“若”的意思①要是②你③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板书:以少代多)7、你能用一个字来夸夸小徒弟吗?(预设:好妙绝棒高goodwell)8、老师小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能数得清的。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的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拓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