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的启示作为教师培训机构的一名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还是相当可观的。一线教学名师示范课、一线名校长谈经验,大学教授讲理论等等等等,或多或少都能带给我们些许收获。在以上这些角色中,大家最不喜欢的,估计我能猜到您的心坎上。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时无声胜有声。“国培计划(2015)——河南省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期两个月,由安阳师范学院承办,作为安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有待进步教师中的一员,我有幸参加这一项目的学习。两个月的课程暴风雨般砸向我们,30天的专题讲座,有小家、有大家10多天的基层学校影子跟岗,每天忙碌着在四五个学校之间穿梭、奔波,听课、观察。静下心来,闭目冥思,真正能在我们脑海中留下点痕迹的都有什么呢?真正能激励、指导我们接下来教学行为的又有几个呢?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要说:“同样的课程资源,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种不一样的收获。”11月5号上午,授课教师安阳师范学院教授王晓雷,看着参培学员手册上的课表安排,见惯了历来高校教授上课时枯燥、空洞的我,对那天上午的培训似乎有点儿失望。8时30分上课,看看表都已经9时多了教授还没来上课,这就是教授行为,心中对教授的成见更加强烈。9时10分整,慌里慌张的王教授匆匆忙忙的进了教室,终于大驾光临了,我想看看,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教授?只见他很不好意思地将U盘插到电脑上去寻找今天讲座的课件,足足找了五分钟,好漫长,我还认为课件又忘带了呢?唉,不是这儿不走,就是那儿不转。今天真的十分抱歉,只顾着上医院检查身体把时间给耽误了,教授像犯了天大的错误似的,一直不停地道歉,不时夹着咳嗽的声音。“随然迟到了,也没这么严重吧?”我心里疑惑着,好像与我想像的其他教授的与众不同。研究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的教师教育案例至今已经6年多了,上百号人,每人每月两篇。我要一篇篇去读、一篇篇去批、一篇一篇写下我最真诚的评价,每月十多天的精力用在这方面,每月20多页,5号字的评语,一直坚持不懈,我从中发现了很多宝贵的一线经验,我从中发现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我从中发现了很多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师……,不知从何时起我被他的真诚、被他的教学研究的执着唤醒了,被他的朴实的话语感动了。接下来讲的每一个看似深奥的知识点,都被他用九个鲜活的案例渲染地通俗易懂。对一本本精典教育书籍的精彩复述,深入式推荐,对一个个感人的教育故事的讲述,对一位位作者的高度评价和诚恳推崇,都能让我感觉到,这每一本书都是用心读过,这每一篇案例都是真实研究过的,这每一位优秀教师都是精心调查了解过的。作为一位高校教授,能蹲下身来做如此接气的研究,我是第一次亲身见到。他一再表达着自己对高校教授的不屑一顾,对很多都虚假学历、假教授、假研究不赞成和不看好,对博士对自己读像《56号教室里的奇迹》、《窗边的小豆豆》,这样有损高校教授形象的嘲笑,淡然处之,他只是笑着说:你不懂的。他一再表示自己最崇拜的是一位有效的草根教师。是呀,高处不胜寒的教授们在嘲笑别人的同时,何时又真正审视过自己,你研究过的东西有用吗?你的研究是来自于实践吗?至始至终,我的眼睛从未离开过王老师那双深邃的双眼。王教授的课让我深思:以前不总是找理由说自己在教学一线,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鲜活的案例呈现。我的教师培训课怎么能上好呢?王老师也没在一线,但他静下心来,深入地坚持研究着别人的案例,需要阐述某个观点时往往能信手掂来。所以他的讲座在教授的理论高度下,又深入鲜活的一线教育经验,乳交融浑然天成。王老师的课让我没有理由再推托,我上不好课是有理由,自己就是风景,供人赏的风景当然好。作一个导游,带着大家探寻到更美好的风景,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是他激起了我表达的欲望,是他激起了我研究的兴致,给了我研究他人的经验动力,是他给了我作为一个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更加优秀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