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互访太好了!任少平尽展特色共享快乐——山西省康乐幼儿园创新开展特色区域互访活动记每天早餐之后,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初入园的小班幼儿进入中班哥哥姐姐的班级,在大孩子的牵手下选择自己喜欢的娃娃家活动,做出美味的菜肴,一群年龄不同的孩子正在表演区设计一台“孔融让梨”的故事剧。建筑工地上更是一片热闹景象,不同班级的孩子来到这里,有的头带安全帽,手拿小红旗,指挥建设,有的开动工程车当一名小司机,还有的正在铺设楼房管道,因为他们正在建设一所“康园新区”.这就是山西省康乐幼儿园创新开展的班级互访活动.幼儿园要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一再强调的,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目的在于幼儿园教育的“去小学化”和“去学科化”,回归幼儿学习的本质,尊重幼儿自由选择的学习天性,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就目前活动开展现状来看,普遍存在和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大多幼儿园,尤其是内陆城市及乡镇幼儿园,班级幼儿人数严重超编;2、幼儿活动室空间小,个人区域设置空间有限;3、幼儿园环境材料经费有限,只能保证最基础的材料需要;师资力量薄弱,师幼配比不合理等。这些严重制约了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的开展,难以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山西省康乐幼儿园2011年开始,针对幼儿园区域自主活动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勇于尝试,在吸纳日本等国际幼教先进经验的同时,与台湾“艾菲尔”幼教集团广泛交流学习,借鉴其“走班制”的活动模式,结合园本特色大胆创新,开展了幼儿园特色区域互访的实验探索。一、创设区域互访的空间与条件首先抓住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共享”,它不仅仅是幼儿园户外大型活动的公共区域,“共”凸显了空间的策略,强调了班级间空间的共同有效利用。而“享”,则是“享受”、“享有”,不仅仅是班级区域的共同拥有,更多的是时间、材料、计划及区域之间的“享有”。全园统筹规划,在“养习、启智、育康、播乐”的办园理念指导之下,每学期幼儿园根据不同年龄段制定出相关的整体风格要求,如:安全、养习、自然角的统一要求,整体主题风格的要求,如“三晋风韵”等。在此基础上各班级教师再根据本班的课程特色、幼儿兴趣、教师所长等,将班级的区域环境打造成多元化的风格,做到班班有特色,如:生态园林化、童话世界、感官天地、书香飘韵、民俗风情等。在此风格基础上,班级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创设出本班的特色区域,体现出不同的操作游戏形式,如:梦想小剧场、建筑天地、花艺坊、三晋面食一条街、快乐厨艺坊、娃娃家、服装大世界、魔幻汽车城、棋牌坊等等。各班的特色区域面积要占活动室空间的四分之一,材料的提供要操作性强、真实、安全、艺术化,并能同时供多个幼儿游戏。为保证材料的个性化需求,园所将购置经费下放到班级教师手中,更加利于教师创设环境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二、实践特色区域互访教育新模式特色区域互访活动的开展主要以同龄平行班活动和混龄互补活动的形式进行。每日的区域活动时间,各班根据全园的互访安排计划进行,每周交换不同班级和幼儿,保证每位幼儿都能进入不同班级互访。配班教师组织十名幼儿进入不同的班级参加游戏活动,协助主班教师介绍区域活动规则和区域材料的玩法,同时要负责互访幼儿的安全管理。主班教师负责做好来访幼儿的接待、交流,并做好游戏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工作。学期初,主要以同龄平行活动形式开展,同年龄段班级两两进行互访,由于面临的是同年龄段幼儿,在材料的投放、使用上班级之间可以相互补充,教师可以就一内容在不同班级之间开展活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如:在面食一条街的游戏中,不同的班级幼儿制作的面点各有精彩之处,不仅要比那个班做得好,还要比那个班做得多。对孩子们的发展促进表现在:1、孩子们信心十足,激发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2、以混龄合作互访活动进行,中大班幼儿或中小班幼儿根据园里统一安排计划互访,彻底打破了年龄、班级之间的界限,使不同年龄的幼儿扩大了交往范围,获得了相互分享经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