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统计数据的整理教学设计VIP免费

统计数据的整理教学设计_第1页
1/2
统计数据的整理教学设计_第2页
2/2
4.2.2统计数据的整理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3.培养学生观察、整理、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制作统计表.教学难点制作统计表.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学生报数据,教师填到表格上.姓名身高(厘米)姓名身高(厘米)姓名身高(厘米)钱秀英130蔡雅平141冯淑慧138王华140秦玲152杜小芳154李娟娟131顾伟芳137许阳134张红142牛爱珍151朱丽144李静华145钱霞138刘竞蔚145宋莉144陆莎144杨宁一139朱桂芬140朱彦143夏萍146王丽琴142陆小梅144武星云148二、学习新课.(一)教师提问:1、根据这张身高记录单能不能很快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多数在什么范围内?2、要想看出同学身高分布情况,应该怎么办?(分类整理)3、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分类.(二)在学生讨论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整理数据的方法:1、先从记录单上找出所有数据的分布范围.(最矮的,最高的.)2、先确定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再根据找出的数据范围,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身高”一栏内;最后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3、统计各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统计时可以按照原始数据记录单上顺序,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数目;最后核对一下各段人数有没有错误.身高(厘米)130~134135~139140~144145~149150~154合计人数教师提问:这个统计表除了横着设计,还可以怎样设计?介绍另一种制表方法:身高(厘米)人数合计130~134135~139140~144145~149150~154(三)出示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1、这个班同学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2、这个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3、你还能从这个统计表中观察出哪些内容?4、整理后的统计表和原始数据记录单相比,有哪些优点?教师提问:1、既然整理后的统计表比原始数据记录单有优越性,那么原始数据经过整理以后,原始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丢弃不要了呢?2、如果要计算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怎样计算?需要怎样计算?需要根据哪个表计算?(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中原始数据非常重要,不能随便丢失.)四、课堂总结.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1、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大、最小各是多少.2、根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具体情况,把数据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制成表.3、统计各组中原始数据的数目,填写统计表.五、布置作业.下面记录的是某班同学有课外书的数量(单位:册).2713251628172618199117273023629191611182117332917917285151914221651514根据这些数量填写下表.填完表后再说一说,课外书的册数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并算出全班平均每人有多少册课外书.六、课后反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统计数据的整理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