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周总理纪念馆有感[五篇范文]音容宛在,永别难忘——参观周总理纪念碑我有幸在2011年的清明节参观了石河子的周总理纪念碑,参观完之后感慨颇多,使我对周总理的敬仰之情变得更无以复加,周总理那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我的心中。1965年7月5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来此视察工作,看望了农场职工,并接见了上海支边青年代表,并题词“高举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红旗、备战边防、生产建设、民族团结、艰苦奋斗、努力革命、奋勇前进”,不断指引着军垦人民建设美好家园和推进整个兵团的现代化建设。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为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兵团党委决定,建筑纪念碑,碑址坐落在XX县区北郊,距市中心3公里,也就是当年周总理接见上海支边青年代表时所在的地方。进门是庄严肃穆的周恩来总理纪念碑,南侧是周恩来总理纪念厅,北侧是周恩来总理纪念馆。纪念碑正面刻有“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十二个金字,南侧碑文是1965年周总理视察兵团题词,北侧碑文是周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摘录,背面是建碑志文。周总理享年78岁,碑高7.8米,周总理来此视察时67岁,碑文位高6.7米。自1977年建起纪念碑以来,先后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来瞻仰,每年接待国内外游人10多万人次,已成为农八师、XX县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周恩来纪念碑坐落占地总面积50亩,大门正对的是周恩来总理纪念碑,其南侧为周恩来总理纪念厅,北侧为周恩来总理纪念馆。纪念碑是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高12.8米。碑身方柱体岿然耸立;碑基墩厚,碑座安若磐石;碑角四棱挺直而上,交棱成冠。供人们瞻仰的平台面积为225平方米,纪念碑正面向西,刻有“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十二个金字;南侧碑文是周恩来总理为军垦战士的题词:“高举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第1页共3页红旗、备战边防、生产建设、民族团结、艰苦奋斗、努力革命、奋勇前进。”北侧碑文是周恩来总理在三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摘录,背面是一四五团场(现农八师石河子总场)党委撰写的建碑志文。统观全碑,挺拔高耸,造型凝重,风格淳朴雄浑,衬上碑前花圃,碑周青松,给人以温和严肃和万世不朽之感。在周总理纪念碑的北面是周恩来总理展览厅。1991年至1994年,周恩来总理纪念碑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工程,原展厅改建为周恩来总理纪念馆,其建筑面积为1680平方米,内设正厅、展厅和放映厅。正厅北墙为大型油画《新疆风光》,油画下放尊0.78米高的周总理半身铜像。展厅分三部分:“周总理和新疆各族人民及军垦战士心连心”;“光辉的历程,伟大的一生”;“敬爱的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三个展厅共展出230多幅图片和部分实物。第一部分“周总理和新疆各族人民及军垦战士心连心”陈列了周总理视察石河子时用过的一些东西,以及众多的图片,生动形象的刻画出周总理在石河子的点点滴滴,让我们这些后辈们有机会了解当初的历史,了解周总理辛劳的历程。让我对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的生活有了一个更清楚的了解。第二部分“光辉的历程,伟大的一生”让我们对周总理的一生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了解了伟人的的光辉历程,了解了总理的伟大一生,照片、文字、物品等等在我们的脑海里重塑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周总理,感觉到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周总理的忧国忧民,周总理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总理不再是只在课本报纸上离我们那么遥远。第三部分“敬爱的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表达了各族人民对总理的怀念,缅怀了总理的辛劳一生,对总理的热爱。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集中表现为他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周恩来同志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他心系人民,急群众第2页共3页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真正的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诠释了为什么会出现“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情况。周总理当时在石河子提出的“高举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红旗、备战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