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第二课时设计教材内容《葡萄沟》是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围绕中心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三个内容:一、葡萄沟出产水果,那里不仅有人们最喜爱的葡萄,还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等;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二、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夏季,种在梯田里的葡萄长出了茂密的枝叶,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挂在绿叶底下,十分美丽。三、葡萄沟不仅物产丰富、景色美丽,而且那里的人也特别好。纯朴的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当葡萄成熟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拿出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在语文能力上已具备初步的识字能力和阅读水平,他们这个阶段的思维以形象性、直观性为主。但由于生活经验少及地域限制,难以充分理解文中对事物及人情的描写,难以体会语言的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意境美,因此我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能动能静的教学环境,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来辅助教学,理解文本,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2.结合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茂密”、“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热情好客”“远近闻名”等词语的意思。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设计理念《葡萄沟》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文章,文章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优美。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演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读好长句。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去葡萄沟看看,上节课我们知道葡萄沟盛产水果,都有些什么呢?(出示幻灯内容填空)2、老师再考考你们学过的词语还记不记得?(出示幻灯内容认读)3、接下来我们去瞧瞧人们最喜爱的葡萄吧!(二)、教学第二板块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小节,想想葡萄沟的葡萄种在什么地方?长得怎么样?(1)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回答(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师随机板画“山坡、梯田”,然后出示课件帮助理解“山坡、梯田”。(梯田是沿着山坡开辟的一级一级的农田。)2、登上梯田看看葡萄长得怎么样?A、(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茂密、一个个(1)怎么样才算茂密呢?(老师画几片叶子,再由学生上前继续)对,这样层层叠叠的样子就是茂密。再看图,理解“茂密”。(2)(看到了许许许多的绿叶,像凉棚)山上的凉棚只有一个吗?(通过“一个个”来感受凉棚有好多个)(3)朗读指导老师查过资料,那里天气太热,最高温度达到了49度。这时候,你最想怎么样?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一个个凉棚拦住了阳光,给你什么感觉?能读凉爽的感觉吗?(指名读、齐读)B、快抬头看看葡萄架,透过茂密的枝叶看看葡萄怎么样?(1)唉呀,这么多颜色的葡萄你都见过吗?师出示各种颜色的葡萄图片,指名学生上台辨别颜色,顺便将其挂在葡萄架上。好漂亮呀,我们来读读(课件出示句子)葡萄种在山坡上的()。()向四面展开,就像()。到了秋季,(),(2)这么多颜色,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呢?“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可以换吗?在比较中悟出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板书:五光十色)我们来读读(课件出示句子)有()、()、()、()、(),(),美丽极了。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颜色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