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大草原》教案设计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执教者:何冬梅教学目标:1.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进而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草原的神奇而美丽的景象。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重点难点:1.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联想,理解句子的含义。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视频导入新课师:在开始上课前,我们先看一个小视频,同学们边看,边观察,视频中出现了草原上的哪些事物?(《观看美丽的草原我们的家》视频)师:看完了视频,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随机抽学生回答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草原的课文,同学们齐读课题。齐读课题《锡林郭勒大草原》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1.简单介绍锡林郭勒2.师范读全文,边读边思考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6页,听老师朗读,找出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特点。广阔美丽欢腾(板书)3.师:那么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草原的广阔美丽?生:第二自然段三、细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1.学习第二自然段(1)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找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草原的广阔美丽?指名汇报情况课件出示:野草,湖水,野花(2)句子理解A: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满眼绿色”说明什么?(到处都是绿色,前后左右都是绿色,同学们想象一下,只要眼睛能够看到的地方就是绿色,无边无际。满眼的绿色,像地毯一样,铺向远方,这可以让我们知道我们的草原非常广阔。)B: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这些野草长得非常高,可以让十几岁的孩子在里面捉迷藏,十几岁的孩子也就是我们学校五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同学们现在想象一下,当我们在操场上集队的时候,同学们向右转,向大哥哥、大姐姐们看齐,老师现在把他们都变成草,这时候眼前你看到了什么?在这么高的草丛中捉迷藏,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过渡:在这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捉迷藏可真痛快!C: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原非常广阔,在这里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湖泊,你看到,湖水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同学们,想象一下,清亮的湖水还会映出什么?是啊,这清亮的湖水就像童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不断地变换着画面,映照着广阔、美丽的大草原,多么神奇呀!似乎为美丽的草原镶上了一颗颗璀璨的明珠。D: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课件出示草原上的野花,简单介绍。师:草原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不仅花的种类非常多,而且颜色也是各种的样,草原上的野花真多呀!(3)我是仿写小能手文具店有各种各样的文具。有(),有(),还有()。(4)小结这一段,作者运用静态描写,先写了()、接着写()、最后写(),表现出了草原的广阔和美丽。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草原美丽的画卷。(5)指导背诵2.学习第四自然段(1)过渡:同学们,我们找到了草原广阔,美丽,欢腾的特点,那么作者用了一句什么话把我们带入草原的欢腾世界?生:“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师:像第三自然段,我们称为过渡段,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今后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过渡段,让文章更加流畅!(2)作者写了哪些事物体现草原的欢腾?(3)自由朗读寻找答案(4)汇报情况(5)请学生上台表演牧民骑马挥鞭师:瞧,小牧民多么神气,多么快乐。(6)小结这一段,作者运用了动态的描写,通过对草原()、()、()、()这几样事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欢腾的景象。三、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了解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要让我们的草原永远的美丽、欢腾,同学们该怎么做?2.联系校园生活,深入环保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后反思:1.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入更多的相关资料以充实课文内容,如:题目“锡林郭勒”的意思,草原上的野花、湖水、动物等照片。把这些资料制作成课件,在课上给同学们展示,作为他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