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5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浙江省2015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践反思模板实践收获本次信息技术培训,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有以下几点收货: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主要课题之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文字材料创设成声情并茂的作品情境,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学习中来。因为中学生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创设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深入感知,把握重点难点一节课上得好坏、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无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这重点、难点往往是较为抽象的内容,传统教学只靠教师一张嘴很难实现。认识是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而利用信息技术操作,以其快速,提供信息的形象化、丰富化,让学生感知,我们就可轻易突破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使抽象概念形象化,使枯燥内容生动化,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想象力,既降低学习难度,又突破了重、难点。3、利用网络资源,参与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观察和广泛的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写作中的观察是各种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学生作文时通过看图像、听录音,能增强观察能力,弥补感官经验的不足。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战,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4、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创造。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学习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思考的结果是什么,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探索和发现。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就会给学生提高广阔的思维空间。只要学生肯听你的话,你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学会向自己发问,学会自己动手解决,相信信息技术手段是个好帮手。短暂的培训将使我终身受益,并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拓宽道路,我一定会好好珍藏且不断充实!问题建议合理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做到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的语文课堂会得到极好的优化,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变枯燥的“填鸭式”教学为生动活泼的“主体教学”。而且为我们教师节省了反复机械强化学生学习的时间,更多地将精力投入于教学研究。但多媒体使用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们除了要考虑以上几方面,还要适当考虑教师素质、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设备等问题。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将信息技术“神话”或“庸俗化”,生搬硬套地使用,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到会增加教师的负担,使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而难以取得实效。所以,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就必须努力做到二者的协调合理,恰当融合。如果把控制面板当做黑板的话,一切就毫无意义了。浙江省2015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备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参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修改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