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2地理环境的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性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mm。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思考:那么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水文地貌土壤气候生物(植被)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发育差肥力低风蚀地貌河流少内流河少数耐旱植物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和变化,并与整体的自然环境特征保持一致。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材料一:据考证,在秦汉以前,黄土高原确是森林茂密、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地方。但由于历史上几次农牧业经营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以及这里经常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厮杀的战场等原因,林草植被被大量破坏。材料二:山丹丹花是陕北黄土高原特有的生长普遍的野生花,但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黄土高原由于过度放牧,水土流失,连年干旱,使林草几近灭绝。1、两则材料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哪一自然要素发生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这一要素的变化会对黄河下游地区带来什么影响?2、这一要素的变化会对黄土高原地区带来什么影响?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过度砍伐、开垦、放牧等水土流失沟壑纵横土壤贫瘠生态恶化植被破坏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河流上、中游砍伐森林河流上、中游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洪涝抬升河床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的形成为例裸露岩石成土母质成熟土壤原始土壤风化作用高等植物苔藓类生物1、成土过程:2、影响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一)成土母质与土壤阅读教材,思考:1.何谓成土母质?2.成土母质和土壤有何区别和联系?(提示:从土壤的物质基础和化学成分上思考)1.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称为成土母质。岩石成土母质粒度质地土壤化学成分养分风化作用物质基础矿物养分(氮除外)洪积物洪积物(二)气候与土壤(三)生物与土壤土壤的表层为有机质(腐殖质),它是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最主要原因,是土壤的本质属性。阅读课本思考回答:土壤的有机质是怎么形成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和残体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地表排泄物、分泌物、残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生物草类森林根系密集集中地表枯枝落叶有机质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搅动土体,改变土壤结构、空隙度土壤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中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读图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A荒漠土壤,森林土壤,草原土壤B草原土壤,荒漠土壤森林土壤C,森林土壤,草原土壤荒漠土壤D,草原土壤森林土壤,荒漠土壤(二)气候与土壤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质层厚30-100cm,是在寒冷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红壤的基本特征是呈酸性,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在2%以下。原因是分布在湿润和高温的热带和亚热带南部,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被大量分解。荒漠土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水分缺乏,石灰表聚明显。在我国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腹地和干旱地带,属干旱的大陆性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其水热状况;间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来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其形成发育过程。(四)地形与土壤阅读教材讨论回答:地形是从哪些方面来影响土壤形成的?具体是怎么样来影响的?地势坡度坡向气候和植被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平地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阳坡:温度条件好阴坡:水分条件好(五)土壤与人类活动农业生产:耕耘——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灌溉——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状况收获——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施肥——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裸露岩石成土母质成熟土壤原始土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