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课《漂亮的苗姑娘》反思凯里市第五幼儿园吴静岚经过一星期的准备和教学实践,现把我这节课的课后反思总结如下:依据《幼儿教育大纲》和《幼儿园教育规程》的有关规定,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和能力特点,我设计和组织了这节美术活动,教育设计意图为:我们的家乡——黔东南是一个苗族侗族自治州,这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非常的丰富,这里的人民勤劳善良、能歌善舞,为了培养孩子们从小了解和热爱自己家乡的民族文化,我设计的这节美术课,利用具有民族特色的各色花布,通过手工粘贴和绘画结合的表现方式,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热爱黔东南文化。本节课的活动目标是:1、了解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并能够用粘贴和添画结合的方式表现作品内容。2、乐意参与美术创作活动,鼓励幼儿勇于创新,体验创作带来的快乐。按照教学流程,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不紊而流畅的进行,幼儿上课的气氛也很活跃,互动也比较积极,作品效果也比较灵活和丰富。可以说基本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但是通过我的课堂实践和幼儿的反馈,我感觉还存在以下问题:1、时间问题:虽然大班幼儿手工课的时间为30分钟,但想要在短短的30分钟之内完成教学导入,教师讲解和示范,让幼儿操作到最后的总结和评价,30分钟以内几乎是不可能完成一节完整的课的。虽然我有意的把时间延长了,最后来讲评作品的时候,幼儿还在意犹未尽的操作,根本都还没有完成完整的作品,所以在作品评价这个环节,有点陷于形式化和囫囵吞枣的感觉,所以这个环节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去继续探索和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改进。2、教师是否需要进行引领示范的问题:本节课原本是想要大致完整地学习和了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服饰的,但鉴于时间关系,我也只能重点介绍和表现其中的一种民族——苗族。而且在示范环节,为了不束缚幼儿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教师也不敢占用时间讲得过多,只示范了苗族姑娘的服饰和头饰,侗族姑娘的服饰我只是依据图片资料用语言描述一带而过,所以有幼儿在表现侗族姑娘时,由于没有示范和参考的原因,即使是能力较强的大班幼儿,也一样出现了不知道如何入手去表现侗族姑娘的情况。所以,我感觉一节美术课,如果没有教师对基本绘画技能的示范,就只是任由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作,他们的绘画语言和能力还是受局限的。但如果教师为了教学的完整性,同时示范两个人物绘画过程,那么又会出现讲得太多,占用了幼儿的大量时间这个问题,这与《幼儿园指导纲要》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又是不相符的。所以,上课的时间以及教师是否需要引领示范这两个问题应该是属于矛盾和有待探讨的问题。3、教学目标问题:作为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一节美术活动,要完成粘贴和绘画两个教学目标,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只能把目标放低一些来完成,比如,这节课通过我的分析和实践,感觉在一堂课上,只能完成一个苗姑娘的形象塑造,侗族姑娘可以让幼儿了解学习,但要表现的话,可以把它放在下一节课中去完成,在技能和画面的完整性上,也只能要求做到粘贴和线描结合的程度,不可能再要求幼儿去再涂色这个目标,因为无论是从时间还是从他们的表现能力方面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得了的,为此我确定这节课的目标只能确定于粘贴和线描添画。综上所述,就是我在这节课之后的一些心得和反思,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让自己的专业技能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