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外国语学校校本课程前言依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工作,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学校决定2013年10月份开始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组织实施“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课程目标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形成南宁外国语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队伍及评价体系。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需要。二、课程原则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时间以及想象、和创造的空间。2.自主性原则:学生可自选科目,报名后按各自的选择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要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差异性、主体性。三、课程结构按实际情况和教师队伍情况,将校本课程分为五大类。1.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2.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3.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4.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5.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四、选课方法1.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自己兴趣、爱好及特长。2.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授课教师及课程说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3.学校调整校本课程的学习科目与班级人数,由学生自愿报名,以班为单位,原则上高二年级每个班不超过52人,高一年级每班不超过32人;课程时间:安排在每周星期三下午第八节。授课地点以及授课教师由学校颁发课程表为准。4.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定好班级,安排场地(教室),实行“走班制”教学,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1五、课程管理1.学校对开发的校本课程统一制定课时计划,对任课教师、教学场地等进行规划设计。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务处、科研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3.任课教师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4.任课教师根椐课时计划,组织学生,联系场地、器材等,实施活动。5.任课教师保存学生的文字作品、资料,以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6.任课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课程教学。7.学校计划: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六、教材构建1.自编教材,最好选择本校教师组织编写的教材。2.选编、拓宽现有教材,形成讲义稿。3.学期结束后,将自编教材、讲义稿上送科研处,以便整理成书。七、教学评价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与特长发展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记录,作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团干”评比条件之一。3.学生成果通过教学实践、作品鉴定、竞赛成绩、总结评比、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