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歌唱教学“四部曲”提升歌唱质量学生们都喜欢唱歌,因为唱歌能直接、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人们常说音乐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哺育情感的乳汁,是启迪智慧的钥匙,这就说明了音乐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有表情的歌唱,正确地处理表达歌曲的情感。1、教师演唱,榜样示范。教师适时的在学生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专长,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范唱时那饱满的热情、生动的面部表情及协调的身体动作,都能有效地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是激发学生歌唱意愿的有效方法。如:我在教唱《我爱妈妈,我爱中华》一课时,用声情并茂的范唱,学生也十分投入地唱起了这首歌,孩子们的歌声更加动听。教师范唱时不要过多使用琴伴奏,不要让学生从小养成依赖琴的习惯,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听觉发展,也培养学生有一定的自我矫正音准、节奏的能力。让学生练习无伴奏唱歌使学生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歌声,这样才能很好地学会自我调整有利于听觉的发展,也有助于老师更好地判断儿童的唱歌是否正确。2、模仿节奏,增强趣味。掌握节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而单调乏味的节奏训练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要求学习,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小学生的节奏掌握中,我主要让他们进行模仿练习。小学生注意力不能长久,只有利用有趣的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才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到处都充满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节奏,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轻松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3、肢体语言,掌握音准。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的唱歌欲望。学生学唱歌首先就要学识谱,学会识谱有利于学生的音准练习,在识谱上我利用柯尔文手势进行教学。这种带有动作性的表演识谱学习很容易掌握,这就为将来的音准唱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用自然的声音有表现力地歌唱。学生唱歌时喜欢大声地喊着唱,这不利于音准的准确性,更不利于孩子声带的健康发育,要教育孩子用一种自然的声音歌唱,培养学生自信、大胆、有表现力地唱歌,并且训练孩子唱歌时要始终注重情感的体验和表现。4、谈话引导,升华感情。音乐能陶冶性情,培养人们爱祖国、爱人民,并为真理敢于斗争的情操美德,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在歌唱教学中,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劳动,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等一些必须具备的“情”,让学生们的“情”升华音乐。例如,《我们多么幸福》一课,我引导学生想想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多么地来之不易,我们是最幸福的人,而这一切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得以实现,祖国才得以繁荣昌盛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所以,此时应该让孩子们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糅合在这首歌中,使得歌声听起来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乘着那歌声的翅膀,亲爱的随我前往,去到那恒河的岸边,那美丽的好地方……”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带给学生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