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第四十九中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根据广西教育厅《关于实施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桂教师培〔2014〕17号)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精神和南宁市教师培训中心《2016年市本级及城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服务采购》招标文件的内容与要求,为有效提升我校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广西教育厅《关于实施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桂教师培〔2014〕17号)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精神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实现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人人都有提高”的目标。二、目标任务1.明确信息技术学习重点。通过参训前的诊断测评和培训后的发展性测评,帮助参训教师真实了解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明确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技术能力发展目标)教学应用短板和努力重点。2.掌握信息技术工具使用。通过任务驱动式混合研修,引导参训教师从自身工作环境与需求出发,了解适合的技术工具,掌握能够为自身工作学习带来便捷和更高程序的信息化工具,使得教师工作事半功倍。3.立足教学提升应用能力。通过成果研磨,引导参训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领域)教学进行深度融合,通过做中学,制作自己的学科(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案(课)例和微课,在此过程中切实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4.参与研修促进专业发展。在学校管理员和助学教师的带领下,通过网络研修和实践测评,促使参训学员积极使用研修社区、教师工作坊等手段,参与混合研修活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三、培训对象全体在职在编教师。四、培训实施及活动安排第一宣传动员,成立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机构。第二组织实施培训阶段1.本项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50学时的网络研修,从2016年9月15日开始至2016年11月15日结束,共2个月。第二阶段为线下研修和实践测评活动,从2016年11月16日开始至2017年1月15日结束,共2个月。2.采用参训学员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移动学习、参训学员线下研修与实践测评相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对项目城区项目学校学科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高。第三总结1、完成参训教师学校考核和评价。2、完成相关工作总结。3、资料收集整理。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学科分批次开展培训。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具体人员为:组长卢显海校长梁活书记副组长黄健副校长向丹玲副校长谢华副校长农海碧主任黄英林主任王荣娟主任成员中小学各个教研组长(二)学习保障。1、网络研修主要采取教师利用课后、课余、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个人参与线上学习。线下实践应用采取分学科教研组安排进行,具体安排报领导小组。2、对于研修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在内部QQ群交流讨论或请求帮助解决。(三)制度保障。参培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和各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线上线下的培训任务,培训结果与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年度考核、教研业绩考核等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