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柏(一)一九七二年的寒冬腊月间,灰蒙蒙的天空几乎整日不见阳光。蜀犬吠日,自十冬腊月来,时淡时浓的雾便浸漫了整个秦岭南坡的大巴山区,没有阳光,狗自然是不会叫的。冬小麦已施过草肥了,正在湿雾的浸润下油油的熬冬。散落在山谷坝子的村庄静谧的如冬眠的夜猫子(猫头鹰)。村民们也大多是足不出户地在家里窝冬。若非是几只不识趣的大公鸡在雾气弥漫中发出几声清脆的啼鸣,还真不知道这白云深处有人家。秦家坝百十来户人家就散落在嘉陵江上游这样的一个白云深处的河谷坝子中。发源于陕西省凤县秦岭主脊——代王山——的嘉陵江,在陕西省境内河段称为古道湖,流入四川盆地后称嘉陵江,在重庆市境内,嘉陵江古称渝水。嘉,善也、美也。陵,大土山也。滋养万物、秀美俊丽的大土山分布两岸。林青木茂,清泉叮咚,悠悠嘉陵江水孕育了川北山区的灵秀。秦家坝就位于这灵秀的嘉陵江畔。秦家坝背靠小秦山。小秦溪蜿蜒穿村而过,汇入嘉陵江。小秦清溪两边层层叠叠的梯田沿着小秦山顺山而下,到小秦山脚底,便铺开展一个方圆数十里的坝子,便是秦家坝。像秦家坝这样的河谷坝子,在嘉陵江畔比比皆是。因为坝子里秦姓人家居多,故名秦家坝。坝子缓缓而下,数十里斜铺下去,就连着嘉陵江水岸了。缓缓而下的斜坡形成的数千亩良田沃野,养育着秦家坝百十来户人家的数千儿女。小秦溪一年四季清泉叮咚,除了浇灌着秦家坝数千亩良田,还滋养着秦家坝万千子民。时值寒冬,秦家坝数千亩良田都种着清一色的一望无际的冬小麦。绿油油一片铺展开来,好似一个巨大的、天然的、不规则的绿毯。绿毯上突起的黄墙青瓦的民居,恰似点缀在这绿毯上的饰品。小秦溪就犹如一条彩带,将秦家坝分割开来,并将两岸百十来户民居串了起来。如果站在小秦山山顶、小秦溪源头俯瞰秦家坝。就如同一个仙子牵着一条彩带,秦家坝就如是一个巨大的绿毯飘在空中,又好似浮在嘉陵江上,秦家坝的乡民就犹如位列仙班,在这雾气迷蒙的寒冬就尤为真切。(二)这个时节,秦家坝的乡民都窝在自己的仙宫里窝冬,只有秦大川一家忙碌着。秦大川是秦家坝村五队的队长。按时令,农活早已忙完,开春又还尚早。秦大川这个队长也应如所有的村民一样,呆在家里窝冬。秦大川忙的是自家的事,秦大川的媳妇就在这腊月里要生孩子、坐月子了一进入腊月,秦大川的媳妇我就躺在床上不能下地了,算日子,应该是在腊月初二、三临产。可明天就腊八节了,一点动静也没有。腊八节,照例要忙碌的。各种五谷杂粮、刚腌制好的腊肉、新鲜的大白菜……秦大川的娘从早上天刚朦朦亮,就开始熬这传了千年的秦家腊八粥。粥一熬好,娘就盛起两碗凉着,秦大川刚从雾气弥漫的门外回来,娘就叫他吃了一碗,而后叫他将另一碗给他还在床上待生娃儿的媳妇端去。兴许是秦家腊八粥的特有香味的诱惑。秦大川的媳妇早就坐了起来,等着秦大川送来的秦家腊八粥。秦大川的腊八粥一送到,媳妇就狼吞虎咽般哧溜哧溜地喝了起来。也兴许是喝腊八粥用力太猛,兴许是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填饱了肚子。总之腊八粥刚喝了一半,秦大川的媳妇就说要生了。那生娃儿也跟喝腊八粥一样来得特别快,哧溜一下,孩子就掉地上了。又是一个小子。整个屋子里都是腊八粥的味道。娘进来剪断脐带,用自己你身上的棉袄包了那小子。乐呵呵地说:“满身都是腊八粥的味道,还真是个腊八郎,那就叫‘八郎’吧。”秦大川说:“‘八郎’、‘八郎’,又不是杨家将,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有八个儿子呢。”秦大川媳妇一眼看着那还剩一半的腊八粥,一眼看着这么巴巴实实(四川话“舒服、称心”的意思)的儿子,浅浅的笑着说:“腊八节生的,又长得这么巴实,就叫‘巴郎’吧。这样也不违了娘的欢心。娘,你说呢。”“‘巴郎’,‘巴郎’,‘巴郎’好,鲢巴郎。我孙子是这门前嘉陵江里的鱼,寒冬腊月的鲢巴郎可珍贵了。”秦大川笑笑。整个屋子,整个四合院,整个秦家老宅,整个秦家坝是乎都是腊八粥香浓幸福的味道。(三)“还不快去给你媳妇盛腊八粥,娘吃饱了,我孙儿才有奶吃呢。”秦大川的娘怀抱着孙子对秦大川说道。“粥有的是,今年的腊八粥全归他了,秦大川拿着碗走向灶屋。”“娘,今年的腊八粥咋这么香呢。你又用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