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组织与指导:“三步曲”任少平区域活动中的三个“三步曲”1、活动前的准备工作:(1)首先为幼儿准备进区卡,(多用于小中班)每个区域插卡的可供六位幼儿插卡进入区域活动,这样既便于教师观察每位幼儿的活动,又让幼儿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能参加到每个区域中去。材料的选择内容服从于教学活动目标,创设开发性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没有完成或延伸的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区域来实施。如在区域中,幼儿可以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通过“玩牌”的游戏,既可以排序、依样接画…...又可以找相同的图案、拼图等,既有数学概念的学习,又是拼图能力和讲述能力的培养。(2)其次材料投放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和暗示性。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比如在益智区中的数字、圆点、实物,幼儿可以在相同材料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进行匹配、分合式、连线、用数字列算式、口头编应用题列算式等操作,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3)最后是给幼儿创设一个安静、独立的区域空间。让幼儿专注的投入到自己的探索中去,给幼儿更多的练习、自主学习、探索、积累经验和拓展认知的机会。如我把相对安静、探索的阅读区、探索区、益智区安排在相邻的地方;把动手操作的建构区、美工区安排在一起;把需要用听、讲、唱、敲打、等来完成的音乐区、表演区单独隔开,做到互不干扰,互为方便,让幼儿充满自信的专注在自己的探索上。2、活动过程中的指导(1)首先教师要观察区域活动的环境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学具的数量是否充足等。(2)其次教师要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习、探索的情况,分析幼儿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了解幼儿在活动中有什么困难等,尊重每位幼儿的想法、做法,给幼儿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3)以间接指导为主,以适时指导为辅。让材料说话。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以材料提出问题,来指导幼儿的学习。A、如幼儿在建构区中,对各种建筑物已驾轻就熟、兴趣下降时,教师要及时投放更多的图片,激发幼儿再次探索学习的激情,B、在学习探索活动中,幼儿有点疲软时,教师可以假设问题引导幼儿继续去探索、发现:“你再试试看,换个方法也许还会有新的秘密呢”“再试试看还可以拼出什么图案来”等等,激发幼儿继续学习的欲望。3、活动结束时的提升、总结。当幼儿在区域活动学习探索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方法和收获,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快乐,并且帮助幼儿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再加以提升。(1)评价要有鼓励性,具体、增加自信。(2)评价要激发幼儿的兴趣。“你看小朋友正在探索磁铁能不能在水里吸东西呢?”(3)三是教师与幼儿相互讨论交流。如幼儿对某个区域兴趣浓时,教师与幼儿积极讨论:小铃敲打时用手捏住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每种沙球(自制的沙球装了不同的材料)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一样?怎样让三角铁发出的声音停止呢?”在师幼相互讨论交流中,幼儿的思维得到发展,并能在其他活动中举一反三。这三种评价不是单独采用,而是相互渗透结合使用的。让幼儿在每次区域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探索的兴趣和自信的提高,并激起幼儿下次活动的欲望。平台技术支持:北京众智云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