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浙江刘家璞对教材中《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的改进VIP免费

浙江刘家璞对教材中《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的改进_第1页
1/1
对教材中《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的改进刘家璞(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浙江嘉兴314051)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中,为探究变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配套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实验中使小车在橡皮筋弹力作用下运动,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量小车的速度,进而研究出变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得出动能定理。但是教材中实验设计的钉子却挡住了小车的去路,使实验不易成功。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物理实验手册中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可是笔者在实际实验操作中也面临着两大难题,首先木板的粗糙程度必须处处相同,才能保证小车下滑时始终保持一条直线运动,这样的长木板不容易获得,其次等小车运动到钉子旁边时橡皮筋从小车上脱落下来会挡在车轮前对小车的运动形成影响。为了成功做成这个实验,让学生明白无论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动能定理都是正确的,笔者对这个实验进行了简单的改进。并成功完成了实验。为了使小车运动平稳,我把木板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轨道,因为在必修一中轨道小车实验经常做,所以这个器材一般学校实验室都有,这样只需要增加一个长度适当的细绳套就可以了。做实验时先将橡皮筋一端穿在小车的圆孔上,把橡皮筋另一端与细绳套相连接,再将细绳套的另一端套在轨道末端的定滑轮处即可,操作时注意每次增加橡皮筋时,细绳套都要套在定滑轮的相同位置,为了操作方便,橡皮筋和细绳套在连接时不要打结。下面是笔者在实际实验中测量的其中一组数据:一根橡皮筋:达到最大速度时的间隔为2.15cm,两根橡皮筋:间隔为2.95cm,三根橡皮筋:间隔为3.85cm,四根橡皮筋:间隔为4.35cm,若依照动能定理计算,两根橡皮筋对应的间隔应该为2.15√2=3.04cm,三根橡皮筋对应的间隔应该为2.15√3=3.72cm,四根橡皮筋对应的间隔应该为2.15×2=4.30cm,对比以上数据,大家可以看出实验误差很小,实验成功。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浙江刘家璞对教材中《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的改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