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改革作文评改的方法VIP免费

改革作文评改的方法_第1页
1/4
改革作文评改的方法_第2页
2/4
改革作文评改的方法_第3页
3/4
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批改环节提高写作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指导、写作批改、讲评四个环节,且各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老师们都注重上好指导课,学生也能认真写作,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作文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于是,老师一字一词地指正、一句一句地梳理、一篇一篇地点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拿到作文本后,却只是看看等级读读评语、改改错别字,其收效之微显而易见。我们都知道:作文评价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评议的过程能拓宽想象的空间,挖掘创造的潜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要改变“老师全权负责,学生重视结果”的作文批改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过程”的批改方式。即充分创造机会和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中来,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既能接收来自老师、同学多渠道、多方面的修改信息,又能在评价他人作文的过程中,学其长,克己短,使作文批改活动继续指导自己的写作。下面谈谈我是怎样在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作文批改的。一、自改作文:具体要求,个别辅导。学生作文初稿拟好后,不要急于誊写,而是让他们反复诵读自己的作文,反复进行修改。老师提出由易到难的具体要求,供学生参考。⑴有无错别字;⑵标点符号是否正确、规范;⑶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流畅;⑷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是否连贯、层次是否分明;⑸中心是否正确、鲜明,能否根据中心选材组材;⑹开头是否新颖、引人入胜,结尾是否自然、水到渠成……学生素质有高低,写作基础也不平衡。有的学生能找出自己文中的缺点与不足,并一一改正;而有的学生找不出问题或只能找出浅显的一两处。面对这种现状,老师必须根据作文内容的不同和学生层次的差异由浅入深地提出要求,同时采用面批形式启发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并进行修改。比如修改《印象最深的一个人》这篇习作时,我发现李巧同学少用了很多标点符号,自己却检查不出来。我就让他按作文中的标点反复读自己的作文,边读边提示他哪个地方要分开读,哪句话用了什么语气等,直到他从朗读中体会到了停顿和语气表达的需要,并能正确的加上标点符号为止。在自改作文环节中,不但要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还要树立他们写作的信心,激发修改作文的兴趣。如:及时发现后进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让他们认为自己的作文有价值,值得好好修改;对于怕写作文、怕改作文的学生,要教育他们克服为难情绪,给他们讲讲唐代诗人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推敲”的故事,让学生懂得自改的重要,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二、互评作文:改中评,评中改。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人们往往很难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作文批改同样如此。所以,自改作文后,还要利用互评互改的形式更深入更具体地发现作文中的缺点和不足,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使文章改得更好。互评作文是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评改小组按座位由学生自由组合,人数不限。评改时,可以把自己的作文拿给大家看,读给大家听,小组成员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评价、修改;也可以把自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欣赏妙言佳句,共享成功的喜悦,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把自认为有问题的地方,如:句子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选材能否突出中心等,提出来与大家共商,征求小组成员的意见,寻求最佳处理方法……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大胆质疑,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优秀的学生可以多对其他同学进行指点、帮助,体验成功的乐趣;后进生能充分得到关注,改好自己的作文,大家各有所获。如修改《我身边的小雷锋》这篇习作时,杨刚同学读了自己的作文《助人为乐的姚云》,小组成员马上提出许多修改建议:“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星期天”改为“一个星期天,风雨交加……”是否更简洁;语言描写要表现姚云待人诚恳、乐于助人的特点,所以“我们顺便帮他推一下(车)吧!”中“顺便”要去掉;动作描写不够具体……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改革作文评改的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