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设计一、本节内容分析本节主要研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以海波和蜡为代表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收集数据、描绘图像、对比分析,总结出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认识晶体和非晶体,并学习对比法、图像法等科学方法。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熔点和凝固点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基础。关于物质的熔化,让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这个探究实验无论是装置、操作,还是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都比上一节探究沸腾要复杂一些,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更高了,所以教材将其编排于《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之后。本节的编写思路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冰化水,水结冰”现象中,直接给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然后让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即模仿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海波的熔化特点,描绘出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然后针对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疑点,教材采用卡通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一方面加深对海波的熔化特点的认识,另一方面对该实验进行评价,同时引出研究石蜡的熔化和凝固。通过活动1的实验探究,描绘出石蜡的“温度—时间”图像,再对两个图像进行对比,总结出它们在熔化时的不同特点,从而引出晶体和非晶体以及它们的区别,引出熔点和凝固点。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了解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⑵知道什么是熔点和凝固点,会查熔点表。⑶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过程与方法⑷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学会作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体会到图像法能够直观地表示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培养耐心细致地观察现象、实事求是地收集数据、认真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海波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教学难点:由于学生对“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缺乏感性认识,加之受数学知识水平的限制,所以让学生描绘晶体熔化的图像,并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四、教学建议本节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认知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学习熔点和凝固点等知识,所以让学生做好探究固体熔化特点的实验,是教好本节的关键。关于课提的引入,可以先做一个小实验:点燃一支蜡烛,过一会儿,用一块玻璃板收集蜡滴。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蜡烛受热后由固态变为液态,滴到玻璃板上由于冷却又由液态变为固态。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播放“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的情景,引入新课,这样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亲近自然的情感。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可以请学生自己归纳。在上述引入新课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分析:上面的现象中物质的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于学生对物质的三态等知识已掌握,所以很容易就可说出是固、液之间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这两个过程分别叫做熔化和凝固。为了加强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认识,可进一步请学生列举所知道的熔化或凝固现象。由于熔化和凝固现象比较常见,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作基础,会举出很多例子,过举例,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课题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⑴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了解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⑵知道什么是熔点和凝固点,会查熔点表。⑶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二、过程与方法⑷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学会作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体会到图像法能够直观地表示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培养耐心细致地观察现象、实事求是地收集数据、认真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海波的熔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