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中小学幼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等文件精神,《2016年云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新平县教师队伍和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为组织实施好我县中小学幼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和全省教师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精神及要求,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推动教师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实现教师终身学习。二、培训目标1.期望通过培训,有效提升参训学员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2.将教研与培训、网络学习与校本研修有机结合,促进一线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融于学科、有效融于教育教学,有效融于课堂,建立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机制,做到学用结合。三、培训对象新平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016人。四、培训原则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县教师进修学校成立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和执行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组织项目调研、研制实施方案、组织学员开展培训;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指定专人负责,制定本单位培训方案,完成县项目办下达的各项任务,加强校本研修规划和管理,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动应用。五、主要任务(一)骨干引领,全员跟进。从各单位遴选优秀骨干教师参加省、市两级培训者培训。经培训的优秀学员要在全员培训、校本研修中发挥示范、引领、培训、辅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全员培训顺利进行。(二)领导带头,有效管理。先对中小学幼校(园)长进行培训,使校(园)长们理解此项工程的重要意义及各项要求。定期组织校长研讨,分享校本研修方案、提升工程案例和培训管理经验,提炼成果,推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化、常态化。(三)做好预案,提前热身。县项目办根据市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的要求,出台我县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陆续制定各项配套措施。各单位根据我县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及各项措施要求,结合学校情况,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并组织开展网络学习、校本研修、评比竞赛等活动。(四)全员培训,逐步推进。根据项目办的统一安排,在2016年12月15日前完成5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任务。(六)创新模式,区域研修。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特点,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采取送教下乡、送培上门、集中研讨、分片交流、社区互动、经验展演、现场诊断、观课磨课、教学竞赛、案例分享等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聚焦学科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七)加强监测,注重过程。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单位提升工程、校本研修实施情况和学员学习状况进行抽样检测。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级管理员及辅导教师的交流研讨,解决问题,分享经验,统筹协调,提炼成果。(八)评比竞赛,推广成果。县项目办根据培训进度和培训内容,统筹安排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技能竞赛、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微课、课件评选等活动。六、保障措施成立新平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将提升工程列入新时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整体规划,做好与各项中小学幼教师专项培训的统筹与衔接,落实教师培训的各项政策,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于县教师进修学校,具体负责提升工程的组织管理和考核,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制定管理办法,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对中小学幼校的指导,做好全员培训。各中小学幼校(园)长是本校提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