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要求:简述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认识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巨大理论贡献和实践创新精神。感受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伟大气魄;体会邓小平不懈追求真理和求实的品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为课外阅读。贯通教材:必修一专题四五、必修二专题三、必修三专题四五“我没有上过大学,但我一向认为,从我出生那天起,就在上着人生这所大学。它没有毕业的一天,直到去见上帝。”——邓小平思考:反映出邓小平怎样的人生态度?《时代》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在美国颇有影响力。这是1976年1月19日的封面,“周的继任者邓小平”,右上角写着:中国,是朋友还是敌人?看来美国已经看出邓小平将对中国的未来影响巨大,那么邓小平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是美国的朋友,还是敌人?世界眼中的邓小平思考:联想到此时中国正发生着什么?一、结束乱局1979年7月邓小平登黄山(75岁高龄)“黄山这一课,证明我完全合格。”二、全面复出全面总结毛泽东的主要文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三、总结过去“时常有人说,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包括愿意学习国外经验和急迫地想要引进外国技术——源于1978年12月邓小平领导下的三中全会。其实不少做法始于1977年华国锋领导时期,而华国锋提出的政策也并非他首创。华国锋和邓小平所推行的,是被很多中共干部视为中国必由之新路的政策。”——《邓小平时代》傅高义(美)思考:可以得出什么认识?四、改革开放这是1983年9月26日,标题是:邓小平走出了毛的阴影(或者说邓小平排除了毛的错误影响)。1985年9月23日。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很清楚地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自由的边界能够放得多宽,而不至于使中国社会陷入1949年以前或‘文革’式的混乱?在整个邓小平时代,这一直是造成分歧的一个核心问题。……从原则上说,邓小平赞成扩大自由,他愿意在这方面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但是由于他承担着维护社会秩序的最终责任,当他对秩序能否维持产生深切疑虑时,他会迅速收紧控制。……在邓小平统治时期,到1992年他退出政治舞台为止,在自由的边界问题上他将面对持续不断的拉锯战,这场拉锯战最终在1989年6月4日导致了一场悲剧。”——《邓小平时代》傅高义(美)思考:邓小平“迅速收紧控制”自由的措施是什么?五、自由底线新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股票(1984年发行)。当今上海股市思考:可联想到什么背景事件?六、最后贡献“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邓小平思考:据史实判断此段讲话的时间为何时?反映了邓小平哪些品质?探究延伸:在新时期如何理解邓小平的一些名言?如“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稳定压倒一切”延伸:如何评价邓小平及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