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有感之二妓女抗日妓殇一直想把上篇文章继续写下去,但正赶上过年。对于豪门富户可以叫做过年,而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其实就是过关,过年关。记得一副对联是这样的,上联是: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下联是。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以前不明白,为什么事事无成还能事事成呢,这原来和年年难过年年过是一个道理。我认为古人应该更怕过年的,因为“年”这个字,在古时候就是一种猛禽怪兽的意思,谈年色变。为何如此,因为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个了结,而年终就是做个了结的时候,反正一切世俗矛盾都集中体现在这十几个日夜里。矛盾多了,自然故事也多。所以,红楼梦里三次描写贾府过年场景来代表时间的推移,不过倒像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书中也提到三春过后群芳尽之语,到头来还是曲终人散,人去楼空。今年过年和往常别无二样,幸福的,夫妻双双把家还,不幸的,大难临头各自飞。寂寞的小三喝点酒,失落的孤男满街有。有账的该要账,欠钱的该还钱,为官的该发财,为民的要破财,是冤家的该碰头,有情人的该分手。对于我个人过年的俗事就不必多谈,书归正传,还是接着我们上篇的话题----妓女,或者是战争中的妓女。弗·斯梅德利有句名言,战争和爱情都是不择手段的。两者都是矛盾的集结点,一切伟大的作品和作家都离不开这两个主题。所以没有比战争中的妓女更让人怜悯的了。从莫泊桑的《羊脂球》,到费雯丽的《魂断蓝桥》,从冯梦龙的《杜十娘》,到梅兰芳的《苏三起解》,古今中外的大师们无不把妓女的辛酸血泪描绘到了极致。妓女与爱情,正如同疯子和理智。看似两者有着外在矛盾,但实际上后者是前者骨子里的东西。所谓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妓女一般不会相信爱情,因为她们见过太多都是忘恩负义逢场作戏的男人,但一旦真正爱起来要第1页共5页比常人更加炽热真诚,腾云驾雾,天翻地覆。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而妓女定是阅人无数的,她们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所谓的生活阅历无非就是苦难,或者由于童年的不幸,或者由于家道中途,要么就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地落入红尘。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又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像台州名妓严蕊这样,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并且还阅人无数,又有哪个男人不为之疯狂呢。王孙贵族自然会对自己的子女有所打算,普通中产阶级也会对子女另有安排,至少可以体面的穿上嫁衣,而对于那些中下层的劳动人民来说子女的幸福只能是一种奢望,因为自己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根本无能力关照子女的未来。犹如红楼梦中云: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我自诩是一个知识分子,但我的记忆力并不太好,有些熟人见面我一时都想不起他的名字来,我脑子里的人名估计不超过五百个,就算这五百个也有八成以上是死了的。这八成中有两成是女人,而这两成当中的女人估计又有八成是妓女和荡妇,当然这与个人的兴趣有关系,绝不建议读者像我这样记人名,还是多看看《烈女传》比较好。妓女和荡妇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性目的不同,妓女可以说是性工作者,而荡妇纯属于个人爱好。比如说作家,像韩寒,郭敬明这批人,他们写作目的是拿稿费养家糊口的,所以写的东西二成真八成假。而像我这样的纯是好儿这口,你不给我钱我也写给你看,你想怎么欣赏就怎么欣赏,并且绝对是真知灼见。毕竟荡妇容易动真情,才思如泉涌一般滚滚而出。妓女只会跟你玩暧昧绝不和你动真情,枯涩如古井,碰上韩郭这样比较敬业的还好,还能稍许感到一丝的享受,要是遇到像那些写穿越小说的可就惨了,伤身败德,无异鬼交。我从未对这样的女子产生过哪怕是一丝的歧视,我在内心里是尊重她们并有一些的爱怜。我姑且浅薄的认为,不逛青楼不狎妓那你根本算不上一个合格的作家,因为你对生活可以说没有任何的体验。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大词人比比皆是,柳永,第2页共5页小李杜等等等等如果不去青楼体验生活,哪里能有流传千古的名句典章。就算苏东坡不是也有爬灰的杜撰吗。妓女是文化传播的最主要的媒介,我们的诗词歌赋有许多是靠卖艺的女子口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