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感(3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培育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感 太平镇学校 赵顺芳一、有据可依 内容具体 培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化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加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二、反复强化训练 知,只能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行为自觉性都比较差,仅仅停留在“知”的层次上,就难以形成习惯。行为习惯是某种行为方式不断重复的结果。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自己的特点,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断重复良好的行为方式,正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以少先队中队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如“学雷锋争做好儿童”活动,“爱国旗,争做小旗手”活动,争做小帮手、小公民、小卫士、小主人、小标兵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良好行为方式得到重复强化训练,逐步巩固,形成习惯。三、树立榜样,引导效仿 榜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用榜样的模范行为教育影响儿童,可以把抽象的法律规范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我充分利用小学生喜爱模仿的特点,广泛树立榜样,引导他们学榜样做榜样。 首先,对儿童来说,最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榜样,来之于他们的同伴。在每项活动结束时,我都要组织学生评出优秀者,树立起各种不同个性特点的榜样。如文明榜样、团结榜样、劳动榜样、乐于助人榜样等等。并以榜样报告会、榜样事迹座谈会和出表扬栏等形式宣扬榜样的事迹。这一群体现了法律规范不同要求的榜样,直接成为所有学生模仿的对象。 其次,小学生最亲近的榜样就是他们的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管主观愿望如何,是否有意无意,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熏陶感染作用。是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示范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定先做到。如要求学生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我不但率先做到,而且只要发现地面有垃圾,我总是弯腰捡起。就连让学生递一本书一支笔都诚恳地说声谢谢。这样的言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