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学习心得中国的汉字和文言文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其价值甚至要远远超过四大发明。因为中国文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智慧符号。它的智慧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一、表义文字。字形标义,义著於形。举最简单的象形文为例。「水」的小篆就像河水流动不息的样子。从「鸟」的小篆中,亦可清楚的看出鸟儿的眼睛、尾巴和爪子。绘画式的字体让人一看就能明白它所代表的含义,既形象、生动又艺术、美观。美国诗人庞德虽不懂汉字,但他说汉字的形状让人一看起来就情不自禁的想到诗。所谓「画是有声诗,诗是无声画」。对比其他文字,以西方拼音文字为例。同样是水和鸟,用英文表达是water和bird,仅由几个大同小异的字母横列成一条直线,对比立体的汉字就顿显逊色了。拼音文字是表音文字,以字形标音,形不载义,单从字形上我们无法读懂它的含义,只有通过语音中介才能表义。音声言出即逝,而意义经久不衰。故表意文字的优势要远大於表音文字。二、声与义的关系。音生於义,声义同源。汉字的三要素包括字形、字音、字义,此三者本为一体,密不可分。但是为了教学方便,侧重字形的叫文字学,侧重字音的为声韵学,侧重字义的是训诂学。这是广义的文字学,包括形、音、义三方面。狭义的文字学单纯指字形而言。文字学的学习次第是:形→音→义;而造字的过程恰恰相反:义→音→形。语言是用来表达意思的,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故字之未造,语言先之。因为语言是用来表达内心的想法,所以音生於义,声与义同源。譬如,我们在吃酸、辣、咸味之食物时,口型正如说「酸、辣、咸」字音时之声势。「语根」为语言的发音根源。不同语根所代表的含义不同。大的声音代表大的意思,小的声音代表小的意思,圆转的声音代表圆转的意思。例如发喉音「ㄏ(h)」时,由於不受上颚、唇、齿的阻塞,能发出最大的声音,故喉音多有大义,如「鸿、浩、虎」等字都有大的意象。而齿音「ㄐ(j),ㄑ(q),ㄒ第1页共29页(x)」,多有小的意思,如「尖、细、小」等字。中国文字的表义方式是双管齐下的。不仅以字形表义,字音亦能兼义。以「仑」字为例。仑的读音为「ㄌㄨㄣˊ(lún)」。从字音方面来讲,发「ㄌ(l)」音时,舌头在口中转动,所以「仑」有圆转之义。这是仑的本义。例如车轮的「轮」是圆的。沦涟的「沦」表示水的波纹,也是圆的。从字形方面分析,「仑」是个会意字,上面是「亼」,下面是「册」。「仑」字在《说文》的解释为「思也。从亼册。」「亼」同「集」,表示集合之义。在古代还未发明纸的时候,书写主要是在竹简上面,竹简写好后,要用绳子把它们按照次序串起来、编起来,制作成书籍。「亼册」表示聚集简册。编排简册必依其次第,所以从仑之字,亦引申为有条理、有层次之义。例如「伦」字表示伦理、人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是人人必须遵守的伦常次第。我们的古圣先贤、列祖列宗都是遵天道而序人伦,所以德荫子孙。违背伦常之道,就会出现天灾人祸,社会就会乱象丛生,危机四伏。如《左传》中讲「人弃常,则妖兴」。又如「论」字,凡言语循其理、得其宜谓之「论」。故孔门师徒对话之言谓之「论语」。「轮、沦、伦、论」,皆为从「仑」得声的形声字,「仑」是它们的声符,不仅标明它们的字音,同时也兼表字义。再以「青」字为例。「青」字上面是「生」,下面是「丹」。在《说文》中的解释为:「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为赤色,与五行中的火相对应。「生丹」义为生火。依据五行两两相生的原理,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能生火者即为木。木与五色中的青色相对应。故青字从生丹会意。青是一种美好悦目的颜色,从青得声之字多有美好的含义。如:「清、精、倩、睛」等字均为从青得声的形声字。「清」表示河水清澈。「精」为精选过的米。「倩」是对人的美称。「睛」,人的眼睛是灵魂之窗。这些字均以「青」做为声符,且均有美好的意象。所以形声字的声符除了有标音的作用外,还多兼会意。由此可见,汉字的形、音、义三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这便是中国文字的独到之处。第2页共29页三、开启智慧,启发悟性。汉字被称为智慧的符号,这一点在会意字中最能体现。以下举几个例字来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