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罗田县实验中学汪小丹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穿越到一个陌生的时空,你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时何地,你将如何判断季节呢?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这些都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具神韵,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它丰富多彩的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它就是——检查预习•萌发()翩然()孕育()簌簌()销声匿迹()风雪载途()区域()纬度()méngpiānyùnsùnìzàiyùwěi作者简介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1、什么叫物候?什么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比比哪组快:快速阅读课文,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一)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能否删掉,为什么?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3、植物的抽青、发芽等物候现象……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情况。1、2题中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第3句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二)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表达效果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燕子翩然归来。”“翩然”一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显得亲切动人。““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拓展延伸展示课下收集的农谚,并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你能用物候知识解释它吗?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已是春归芳菲尽,但是诗人却意外发现这高山古寺中竟有刚盛开的桃花。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