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二高1一、情景再现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在改卷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主观臆断,将这首诗说成是作者消极避世的作品、抑或是反映作者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的矛盾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诗中的关键字词没有一个较好的把握,从而导致了对诗意的曲解。于是,对我们来说,学会鉴赏诗中的关键字词是做好诗歌鉴赏的敲门砖,基于此,今天就跟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提炼诗中的关键字词”。(段考试题)新密二高2•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袁枚: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新密二高3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篇新密二高4二、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关于诗歌鉴赏的常见考察范围•2、重点了解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借以规范答题方法,掌握答题技巧。新密二高51、《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新密二高62、古诗词鉴赏考查范围•单个词的鉴赏•考查意象和意境•语言风格•考查形象•考查艺术手法•比较鉴赏新密二高7三、点拨释疑题型分析设置问题形式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果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新密二高8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新密二高9这样写答案•格式:•该词有……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化……为……{释含义、明手法},写出了……情形,{描景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或“为……做了铺垫”){表感情、谈作用}。新密二高10•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炼字篇新密二高11•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炼字篇新密二高12你敢试试么?题目:该诗第二句中的“挂”字用得很传神,请说出它的妙处。答案:“挂”字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化动为静,写出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和远看时的特有形态,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的喜爱之情。(没有结构上的作用,不用答)新密二高13题目:本诗最后一句的“空”字历来被评论家称道,请你说说它妙在哪里。答案:“空”字写出芳花自落、小鸟鸣叫无人欣赏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伤感和浓浓的惜春之情。(没有修辞手法,没有转化,没有前后照应,不用回答)新密二高14•(08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新密二高15•(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描写景象)。这个想象、比喻(明手法)非常生动、新奇,由愁绪之网到雨丝之网,是诗人愁绪的具体化、形象化(结合情感点明作用)。新密二高16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