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为本的课程实施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李召存lizhaocun1976@126.com2016.04.12一、以儿童为本:当前教育的一个核心理念《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幼儿为本、学生为本请说说你是怎么看待“以儿童为本”的?尊重儿童权益,以儿童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儿童的主动性;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儿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反感:什么“以儿童为本”,小孩子懂什么,全由着他们,还怎么做教育?困惑:听着很好听,可是怎么做呢?担心:这是否会助长孩子的自我中心?二、以儿童为本:实现“为了儿童”与“基于儿童”的整合1、基于儿童的视角。“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把话说完。”“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2、基于儿童的困惑。“对小学生活有好奇和向往。”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3、基于儿童的表达能力和意图“成人要耐心倾听别人(包括儿童)的讲话,等别人讲完再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4、基于儿童的体验。5、基于儿童的发展。积极的肯定:表扬和鼓励。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关注孩子的日常表现,及时发现和赏识孩子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自信心。三、教育者的专业性支持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理解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1、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展开的。(1)有起点思维。(2)基于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学习风格、多感官通道)2、贴近生活(1)分享。(2)诚实。3、让所教的东西,与孩子发生意义4、教师作为对话者及自我成长教师在施教的同时,应该真诚地表明自己的价值观,而非只是提供一种知识理论上的绝对概念。教师对自身的理解与对学科和学生的了解一样重要。教师既要理解课堂里的“我”,又要理解生活中的“我”,并将二者合二为一,达到教师角色的“真实”。而真实状态下的教师也总是愿意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个人实践知识”。经由教师的“分享”继而达成教学过程中全体成员的“共享”。5、在生成和预设之间课程即地下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