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学科目标的课程创生与评价海宁市第一中学蒋继胜一、学校课程规划简介学校建立了符合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的课程体系——“4H课程体系”。横向包括:Health课程(生命健康)主要是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与心理品质,促使学生成为体魄强健、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现代人;Heart课程(品行修养)主要是在培养学生道德的基础上塑造个性,完善人格;Head课程(知识素养)包含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旨在充实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Hands课程(实践探究)主要是社会实践和职业技能类课程,旨在挖掘学生开拓创新的潜能,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将来的职业选择奠定基础。纵向包括:基础、拓展、提升三个阶段,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目的。二、化学学科目标解析2006年开始推进的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是全方位的,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等多个方面。化学新课程的设计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科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将科学素养作为参照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课程目标,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考虑到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方向,更强调为不同的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的基础。即个体发展的基础,因而不同需求、不同基础的学生学习的内容有差别的。A类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成长为具有基本化学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必须学习的课程内容。B类课程是为化学基础比较突出,对化学学科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并有可能今后从事与化学有关的生产、科学研究的学生所准备的基础选修课程。通过必修和特色选修课程,学习化学学科之间以及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了解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终能够使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得到初步形成。三、化学学科课程规划(一)、现状分析1.教师结构我校化学组目前共有专职教师21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市名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优秀骨干教师2人,专职实验教师2人。35周岁以下的有15名,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团队。2.传统优势(1)学科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化学组在以下几方面有一定的实践与积累。A.经过近几年的团队合作,化学组全体成员对课堂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研究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积累,也为学科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B.通过化学资源库的建设,我们积累了高中化学必修一、二及化学反应原理的辅导资料(教案、例题、练习等);建立了化学组的网站,汇集化学组现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如原创PPT课件、实验视频、备课素材等),为学科的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C.早期开展的校本教研专题《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核心概念知识的教学模式研究》,以及近期的《高中化学“链节式”微课资源建设的研究》都为后期开展新课程教研专题的1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2).校本课程的开设:我们化学组已经开发的知识拓展类的课程有:《初高中化学衔接》、《化学思维与解题方法》《快乐化学一点通》、《实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与应用》、《电化学原理拓展》《高考化学试题类型与解题技巧》等。生活素养类开发:《厨房中的化学》、《食品与美容》、《我们身边的化学》、《合理的使用药物》、《化学与环境》、《生活日用化学知识与技术》、《环保小使者》等。职业技能类课程准备开发:《跟我一起走进实验室》、《太阳能电池的生产与环境》、《化学创新实验探讨》等。(二)、发展目标1.组风建设建立良好的教师集体,形成良好的教风,构建“和谐、合作、共同发展”的教研文化。2.队伍建设培养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缩短成长期,尽快成为教学一线能手。通过学校的支持与全组成员的努力,以3---5年的时间,涌现出2----4名在海宁市甚至在嘉兴市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教师。3.资料建设(1)完善化学教研组网站平台,扩大、丰富其内涵,使之成为海宁市化学学科的一个学科基地,并逐渐向市外扩展产生一定的知名度。(2)完善校本课程选修化的内容,编制出符合我校学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