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课后反思昨天上课的内容为《原子的构成》。由于上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准备ppt时均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内容尽量详细。感觉应该不错。在上课的过程中,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板块:1.原子内部的结构;2.原子内部各微粒的数量关系;3.原子内部各微粒的质量关系;4.相对原子质量。四个知识板块的内容是层层递进的。在讲述第一个知识点时,用两张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原子内部的结构空间结构,接着是通过阅读教材的第53页表3-1,了解不同种类的原子内部个微粒数之间的关系,总结出4个知识点:1.不同种类的原子其质子数不同;2.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就无中子);3.在个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4.会解释各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有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表3-2,找出个原子中,原子核很小,就像地球上的一个乒乓球,但整个原子的质量却集中在原子核上,顺利的引出相对原子质量,然后对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进行简单的剖析。一节课的知识容量有点偏多,时间有点紧,但总觉得效果不错。从今天批改作业的情况来看,不容乐观,在作业中存在以下问题:1.对不同原子其质子数不同理解不到位;2.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存在很大问题,可能是因为学习相对原子质量的时间有点仓促。凡涉及到相对原子质量的题目都是错的。所以,今天又额外找了一节课来补充相关的知识点,希望能达到“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效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