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鲁特一中高二历史导学案命题时间:2012年11月13日命题人:梁玉英第十六单元二十世纪以来中国重要思想理论成果单元导言:前任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请同学们谈谈你认为这三位伟大人物是谁,为什么?学生答毕。接下来就让我们走入第一位伟人孙中山的思想世界,看他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惊天巨变。下面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16课,我们今天将学习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及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其进步性与局限性2.了解三民主义的主要实践事件,理解《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3.识记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比较其与旧三民主义及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二)过程与方法情景再现,分析材料,问题探究,历史比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三民主义的进步意义及其不能指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局限性,学习孙中山先生适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旧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解比较难点:对新旧三民主义的进步意义及其局限性的分析评价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国主张。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但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新课讲授】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根据材料,分析背景)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材料二:《时局图》(略)参看教材P78(学生看书自己是可以领会的)材料三:从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康有为等人维新思想,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方案都未能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1)政治:。材料四: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2)经济:。材料五:“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1899年的孙中山深受美国林肯“民有、民1治、民享”思想的启迪。材料六: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邹容、陈天华等,积极宣传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民主思想,上海和日本的东京成为宣传中心。(3)思想:。材料七: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孙中山在青少年时代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上学,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但甲午战争前,孙中山受早期维新思潮的影响,尚未形成反清革命的思想。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但没有得到答复。1903年孙中山在《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指出“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4)个人因素:。2.提出(1)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明确提出了的纲领。(2)进一步阐发: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上述纲领进一步阐发为的三民主义。3.内容根据材料,分析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局限性材料一:“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