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孙子兵法读后感孙子兵法读后感1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信任你肯定有许多值得共享的收获,这时就有必需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开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孙子兵法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孙子兵法读后感1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一篇“始计篇”的第三部第1页共118页分,诡道/用诈。一、兵法解析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行先传也。意思就是: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因此要求做到:能打却装作不能打要打却装作不想打;要向近处却装作要向远处;要向远处却要装作要第2页共118页向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力气充溢,就留意防备他;敌人兵卒强锐,就短暂避开他;敌人急躁易怒,就设法挑逗他;敌人谦卑谨慎,就设法使他骄横;敌人休整良好就设法使他疲惫;敌人内部和谐,就设法离间分化他。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发动攻击,在敌人意想不到时实行行动。这正是军事家指挥艺术的奥妙精髓,是不行预先传授说明的。孙子认为“兵以诈立”,认为用兵打仗靠诡诈多变取胜,要依据利益状况确定自己的行动,依据兵力的分散和集中进行改变。孙子的“兵者诡道”“兵以诈立”思想,高度概括了斗争行为的第3页共118页本质,兵无谋略无以为战,这构成了孙子军事思想的主体。正因为诡道反应了斗争的指导规律,后世兵家对孙子“兵不厌诈”推崇备至。《十一家注孙子》中。曹操说:“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李签说:“军不厌诈。”梅尧臣说:“非谲(jue)不行以行权,非权不行以制敌。”张裕说:“用兵虽本于仁义,然其取胜比在诡诈。”可见诡诈是杀敌取胜的法宝,在战场上,不用诈就难以克敌制胜不施谋略就等于把自己军队送进坟墓。第4页共118页仅以中国古代战史为例:西汉初年,冒(mo)顿(du)单于示弱诱敌,尔后突然出击围困刘邦于平城白登山,是“能而示之不能”三国时,吕蒙称病隐退,麻痹关羽,一旦得逞,即白衣渡江,进占荆州,是“用而示之不用”笠泽之战中,越王勾践声东击西,侧翼佯动,中间突破,大败吴军,属于“近而示之远”楚汉斗争中,韩信正面牵制,迂回进击,木婴渡河,平定魏地,是“远而示之近”第5页共118页其他如“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等诡道战法,也都受到后世将帅推崇。诡道之术丰富多样,敏捷多变,但千条阴谋,万般奇谋,也有肯定规律可循。其中最突出的可概括为两点:一是“示行动敌”,即通过伪装、欺瞒、造成对方错觉,调动敌人,战而胜之;二是“量敌用兵”,即兵家依据战场形势,实施敏捷机动的指挥因敌改变,随机处置,能打则打,不能打则不打,始终驾驭战场的主第6页共118页动权。上述两点,是孙子“兵者诡道”之术的精髓。斗争是智谋的较量。感性的直观简单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特洛伊人没想到精致的木马中会暗设机关,被西农(希腊人的间谍)巧语花言所蒙蔽;曹军也以一般的作战心理对待赵云的空营之策,这是“木马计”与“空营计”取胜的主要缘由。《投笔肤谈·持衡》云:“善制敌者,愈之使敌信之,欺之使敌疑之,韬其所长而使之玩,暴其所短而使之惑。”意思是说:擅长克敌制胜的人,愚弄敌人,使其信()以为真;欺瞒敌人,使其产生怀疑;第7页共118页隐匿我军特长,使敌人疏忽;暴露我军的短处,使敌人迷惑。这就道出了兵家的权谋诡道的真谛,在于使敌失误,步入圈套。《十一家注孙子·王哲》说道:智者,先见而不惑,能谋虑,通权变也;信者,号令一也;仁者,惠抚恻隐,得人心也;勇者,徇义不惧,能果毅也;严者,以威历肃众心也。五者相须,阙一不行。第8页共118页对今日的领导者而言,“智”就是战略才智,有先见之明,审时度势,能运筹帷幄,多谋善断,指定方针、安排,“智”的意义在于“胜人以智”,到处棋高一筹,才能在工作中稳操胜券。“信”就是诚恳和信用,领导人的言行要使人深信不疑才有可能做到令行禁止。这就是所谓“服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