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环节教学”邱林波被喻为“教育的革命”的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我县也紧随其后进行了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四环节”教学。在实施“四环节”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自己所教的数学学科的特点和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与认识,我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改革,不断探索,正逐步形成自己的“四环节教学”。下面我就本人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深入领会全县推广的“四环节”教学的精神后,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变化,主要设置了以下六个步骤:一、口算练习我们知道,数学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的训练,不仅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每节课的前三分钟就进行口算练习。在进行口算练习时,课前我就让负责抄写口算练习题的小助手(或小组长),把口算练习题抄写在教室周围的小黑板上。等到进行口算练习时,先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练习。可能大家都认为表内乘除法十分简单,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进行此类练习。而实际上学生会背乘法口诀并不代表会用。比如,我所教的五年级的一个学生,他可以流利地把乘法口诀背诵下来,可在运用乘法口诀解题时却时常出错。究其原因,是他在使用乘法口诀计算乘除法的习题时,不能一下子就得出结果。比如,让他计算一道小数乘法题时,需计算“四乘九”,他就从“一九得九”一直背到“四九三十六”,才能得出结果。如果让他直接说出结果,他就可能出现错误。所以会背乘法口诀和会用乘法口诀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加强表内乘除法的训练,使学生达到不加思索就能脱口而出说出结果的地步。在进行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练习后,我再进行与当前所学内容有关的口算练习。比如在教五年级数学时,除了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练习外,紧接着就进行小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的口算练习。这样,经过长期不间断的口算练习,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提高了,口算能力增强了,最终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二、复习旧知众所周知,小学数学一节课所学的新知识点是很少的,有时只有一个。如果能让学生及时复习与新课联系紧密的旧知识,学生学习起新课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开展“四环节”课堂教学以后,我就发现学生在预习新课时,特别是预习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的新课时,学生如果不能有效地运用前面所学的旧知,在学习新课时就会有一定难度,不能很好地自主解答预习时出示的问题,达到预习目标。因此,我在预习新课之前就加入了“复习旧知”这一环节。比如,在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就先让学生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有关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去学习新课,学生大多能顺利地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达到学习目标。三、学生预习作为教师,我深知预习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预习好了,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预习不是“放羊式”的预习,不是不动脑筋、不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的预习,不是老师出示预习问题,学生简单而机械地去教材中"找"答案的预习,而是有目的、有方向、有指导的预习,是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然后找出解题方法的预习,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预习。学生的预习可以放在课前,也可以放在课堂上,这要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而定。学生预习时,教师设计问题至关重要。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难易适度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而有力地指导学生的预习比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节课时,设计了四个预习问题:(1)什么是圆的周长?(2)什么是圆周率?(3)圆的周长公式如何推导?(4)如何用圆的周长公式解题?出示问题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逐字逐句通读教材,学习教材,探究问题。学生可以查阅资料,做好笔记,记下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便在小组讨论中有的放矢。四、小组讨论当学生预习完新课后,就开始进行“小组讨论”。学生把自己在预习新课时遇到的问题或产生的困惑拿到小组内进行讨论。分小组时,一般6人为一小组。每小组的6人都是老师精心配置的过的,是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有机组合。这样兵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