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的一些思考周台子小学叶婷这个课题,应该说是源于我在平时多年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也是我一直在关注的教研主题。问题引路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课的实效问题。作为一名老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科学、有效、实用的问题,真的直接关系到每堂课的教学效果,关系到老师能否实现轻松教学,关系到学生是否轻松学习。正象德加默所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而一堂课中问题的数量、层次、深广度等是否科学有效,问题提出的时机、角度、顺序及层次性是否合适,也会关系到实际的教学效果。我们上课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情况:如问题的重难点不清楚,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不明确,问题的数量、梯度、广度不科学,设问的角度不对路,总怕学生吃不饱,总是拼命的讲,以至于学生的时间被白白浪费,课堂也显得枯燥无味。“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有思路才有出路,有创新才有发展。所以我也总是不断改变自己的思维意识,有意识的引入新的问题,聚焦教学设计中的问题教学。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它既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登入科学殿堂的先导,又是促进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我在平时备课、教学时能够不断研究与反思,提高备课时科学合理设计问题的意识,有针对性的设计层次性的课堂问题,引发和强化学生的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做了以下实践和尝试:第一、提问应在学生有疑处教师设置的提问需问在学生有疑处,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会有一种“洞然若开”,“豁然开朗”之感。不仅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之疑一般有两种层次:一是自学已有疑,疑而不解。二是自知无疑却有疑。对学生自知有疑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把疑问讲出来,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把对此问题的多种疑问一一列出,逐步解决。第二、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启发性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思维。启发性提问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学生在生活中的积累是不可低估的,这些都是学生思考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十分丰富的,教师要呵护学生的想象,诱导和启发学生的想象。因此,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通过这一问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来,通过这一问,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更通过这一问使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之态。这样,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第三、问题设计要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科学家研究发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情绪对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亢奋状态,激发学生寻找正确答案的积极性。第四、问题设计要目的明确、难度适中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是课堂提问成败的先决条件。课堂提问的目的应服从于总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提问的内容要具体、准确。提问前,必须对提问的目的、范围、程度、角度,反复设计,加以限定,不要问得太广太深。无论提哪一类问题,都应当立意鲜明,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切忌提简单的“是非”之类的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设置太容易,学生不用过多思考动脑就能回答出来,也不能设置太难,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因此要“让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这就是说: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本上可以把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问题解决,更激发了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一些比较差的学生,更应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增强他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