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大气运动与大气热状况》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天气系统,这包括锋面系统和气压系统。这两种天气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形成和一些灾害性天气都与锋面活动有关。本部分教材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一章第四节和第二章第一节前半部分有关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等知识的基础上,对这些知识更加系统化、综合化。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概念是今后学习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和必备知识。•由于本节内容理论性强,较为抽象,对知识的掌握要求既要有理论知识作支撑又要有清晰地空间概念去理解,所以选择多媒体的方式去呈现相关知识和概念。。一、说教材(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锋面系统、气压系统和锋面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特点。2.初步学会识读简易天气图,提高读图、绘图能力和分析现实天气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绘图、列表比较、分析简易天气图并结合我国现实的天气现象,认识各种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一、说教材(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常见天气现象的分析,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和动机,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目标确定的理由上述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基于:①教学大纲的要求;②考试大纲的需要;③教材的编写意图;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一、说教材(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冷锋、暖锋的形成及天气特点2.气旋、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点及天气状况。教学难点1.冷锋、暖锋过境前、过境时与过境后的天气变化及原因。2.锋面气旋中冷、暖锋面的判读。一、说教材(三)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确定的理由:锋面系统、气压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我国东南沿海频繁出现的台风天气、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等就是在气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分析天气系统需要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动态分析,而课本中的插图是静态图,锋面对天气的影响又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于锋面气旋的理解,学生不太明白为什么能形成锋面气旋而不能形成锋面反气旋,水平气流的辐散与辐合也容易记混淆。二、说教法(一)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法:本节内容中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课本和多媒体课件中有许多的插图,因此通过一系列的设问,来指导学生分析图中的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2.比较法:本节内容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例如,冷锋与暖锋,气旋与反气旋等。通过对比,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它们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利用表格进行归纳,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二、说教法(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冷锋与暖锋、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运动,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充分感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果。三、说学法为了更好地掌握本节内容,学生要采用下列学习方法:1.师生互动学习法:在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时,教师始终和学生一起参与,教师重在“导”,学生积极认真地“演”,从而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完成本节的教学内容。2.绘图法:本节内容中气旋、反气与锋面气旋均是以大气运动为基础的,采用绘图法,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3.分组讨论学习法:学生在教师设问的基础上,结合老师的诱导,小组间相互进行讨论,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协作,积极思考。如“试做天气预报员”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模仿天气预报员进行“天气会商”,并进行天气预报。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四、说教学片段四、说教学片段(一)导入新课引入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