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唐诗三百首》——一节经典唐诗课外阅读指导课案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阅读古诗,赏析唐诗,感受中华诗词诗情诗韵的美。(2)积累古诗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生生之间和师生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二、教学重点:学生通过阅读,赏析唐诗,多积累一些古诗词。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理解。四、课前准备:1、搜集、背诵唐朝著名诗人的诗词。2、搜集唐朝诗人的故事。3、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交流,选出好作品拿到班级交流。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活动过程:一、亲近唐诗——欣赏美图,入唐诗。1、谈话导入(古筝纯音乐响起):一段乐曲,会牵动我们无尽的情思;一道风景,会使我们留连忘返;一幅好画,会让我们心驰神往。好诗,就像是一组立体的画,一道永恒的风景,一曲流动的歌,定格在我们的心田,牵引我们心中无限的感慨。今天,让我们漫步在古诗中,去感受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去品味古典诗词和谐的音律,精妙的语言。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美图,可以随意感叹。2、课件出示(配乐),欣赏美图:赏析后,如果把这些美轮美奂的美图,配上古诗又会如何呢?3、课件出示(配乐),欣赏古诗配美图:美图配上古诗先后呈现。(美图配古诗有《咏鹅》《江南》《咏柳》《登黄鹤楼》《芙蓉楼送辛渐》《望庐山瀑布》等)4、欣赏完古诗配美图后谈感受。5、出示课题:漫步《唐诗三百首》(设计意图: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课始要诱情。而一堂课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课始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需1要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在本节课始,我播放了一首古筝独奏曲,在音乐声中,整个现场气氛典雅,宁静,然后配上精彩的美图,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顿时提高了,在美图里再配上古诗,徐徐呈现,层层推进,学生对音乐、美图、古诗三者交织在一起的美轮美奂的画面赞叹不已,产生了了解古诗的欲望,激发起了探究中华古诗文化的兴趣。我也受到同样的感染,于是,我们师生兴趣盎然地走进唐诗三百首,去领略唐诗描绘的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二、走进唐诗——你吟我诵,赛唐诗。1、谈话引入:在课前我们收集了许多唐朝著名诗人的诗词,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赛,看哪一小组收集的唐诗多。出示比赛规则: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背诵,不得重复别组背诵过的古诗,每小组有五次机会。2、活动:你吟我诵,赛唐诗。3、评比,反馈。(设计意图:独立搜集资料进行学习,也是新课改的一个内容。课前我让学生充分预习,通过问别人、读书看报、利用电脑等不同途径自己动手搜集以前学过的唐诗以及诗人的故事资料,这样,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方式也得到了发展,使他们懂得“殊途同归”的道理。课堂上,由于大部分小学生自我表现欲望都比较强,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就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把搜集到的唐诗在课堂上以竞赛这种学生喜爱的形式尽情展现,在竞赛的规则下,学生以小组为单元互相补充地说,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达到一个学习的小高潮。)三、漫步唐诗——你赏我析,品唐诗。1、过渡语:你们居然能背诵那么多的古诗,刘老师也不甘落后,献出我最喜欢的古诗《枫桥夜泊》。(1)师朗诵、课件出示(配图配乐古诗)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2)老师赏析《枫桥夜泊》:《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的意思是: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2到我的船边。每当我吟诵这首诗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便出现了这样一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