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学设计关庙镇刘老家小学史雪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认“静”“夜”等10个生字。2、朗读、背诵这首诗。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2、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李白的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认“静”“夜”等10个生字。2、难点:朗读、背诵这首诗。教学方法:1、谈话导入法2、情景渲染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平时要是想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的话,你们会怎么做?学生:打电话教师:那你们知道,古代的时候,没有电话,小朋友要是想出门在外的爸爸妈妈的话,他们会怎么做吗?学生:写信教师:恩,写信。除了写信,还会怎么做呢?学生:不知道。教师:不知道,那么老师告诉你们,他们会在晚上抬头望月亮,让月亮传递他们的思念,让月亮告诉他们的父母,他们想他们的爸爸妈妈快些回家了。不信,你们看,诗人李白正望着月亮寄托思乡之情呢。二、看图初步感知诗意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古筝乐曲)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2、板书课题。认读:静夜思。3、作者介绍、背景介绍:李白是谁呢?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这首诗是他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写的。三、诵读感知:1、播放课件课文范读,划出朗读节奏2、学生自由跟读认读。四、感受诗意,体会情感。1、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2.教师再次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3.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乐曲)(预设)生:“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赚钱的爸爸。”“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赚钱的妈妈、姐姐。”“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我很想他们回来,每天可以看到他们。”师: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生:“他想到了故乡的那座小山。”“他想起了家门口的那条小溪。”“他想起了故乡的亲人。”师: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我们就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4、模仿练读,想象意境。五、写字练习,学写4个生字(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1.你发现了什么?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二)教师范写。重点指导“目、耳”两字横与横之间的距离,“头”和“米”的横应写在横中线上。(三)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六、拓展活动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有关写月亮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七、板书设计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