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比的修辞手法。•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像……似的犹如如同成了宛如•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例句: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有趣。•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2.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夸大事实或缩小事实)•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例句:1、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2、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词语重复三次或三次以上)•作用: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例句:是您,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自问自答)•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例句: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例句:•1、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2.难道我会不知道?•3.难道我有这么笨吗?•4.难道数学真的这么难么?•5.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或相近,表达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常出现在“五言”或“七言”古诗中。•例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对偶修辞练习题•1、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2、井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山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3、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唱歌,都在演奏。()•4、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5、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6、桃花、梨花、海棠花……都开得笑盈盈的。()•7、我的爷爷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8、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9、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10、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1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12、百灵鸟在果园里欢乐地歌唱。()•1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14、桂子开花十里香。()•15、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16、这庄严的宣告,传到大江南北,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水黑山之间,使全国人民一起欢呼起来。()•17、春在哪里?春在操场上,春在教室里。()•18、他家的房子可小呢,只有豆腐干那么大。()•19、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人感到亲切、舒服呢?()•20、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睁开眼睛,欣喜地开放着。()•21、春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