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背景)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内容)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历史作用)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自主学习:(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第1课)(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第2课)(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第3课)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背景)探究1:阅读教材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哪些?一、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探究2:阅读教材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思路提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结合必修1、必修2和必修3内容)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王室衰微,新兴地主要求改革。“百家争鸣”;法家学说顺应时代要求,成为思想武器。诸侯兼并,战争频繁具体表现: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决定了改革是时代的趋势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表:时间国家改革者或名称变法内容作用春秋齐国鲁国战国魏国楚国其它诸侯管仲改革经济: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军事:整顿和发展军备初税亩经济:“履亩而税”(594BC)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李悝变法经济:①实行“尽地力”;②推行“平籴法”,政治:制定《法经》使魏国在战国七雄中率先强盛吴起变法政治:①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收回三代以后的爵禄;②强令旧贵族迁居,变相没收其土地;③裁撤冗员,削减俸禄,奖励军功;④严格吏治成为战国中的强国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韩国申不害改革都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军事的发展壮大增强了齐国实力,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探究3:结合表格内容思考:各国改革共同的影响是什么?影响:不同程度地打击了旧制度、旧贵族势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的转型。材料1:秦国地处西陲,据有今陕西省大部和甘肃省一部分,与西部各族为邻,一向为诸侯各国所轻视,称之为“夷狄之邦”。公元前7世纪后期(秦穆公时),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芮两国。后在崤(今河南三门峡东南)遭晋军袭击,大败。转而向西发展,攻灭十二国,称霸西戎。秦国从此步入了春秋强国的行列。但是,秦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材料2:公元前4世纪初(秦献公时),秦国开始实行一些改革,如正式废除野蛮的人殉制度、迁都栎阳、初步制定户籍制度等。但是,秦国的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探究4:阅读下列两则材料,了解公元前4世纪中期以前秦国的社会状况,然后结合时代背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⑴BC7后期,秦国称霸西戎,但比中原各国都要落后⑵BC4初,秦国开始改革,但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探究5:结合教材第20页—21页内容归纳:商鞅来到秦国,面临着哪些变法的有利条件和机遇?有利条件:◆政治:君权集中,旧贵族势力弱;◆思想:注重实用,讲求功利;◆民风:质朴、尚武;◆秦孝公支持。历史机遇:◆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探究6:结合以上内容归纳商鞅变法的背景?(一)历史大环境:1、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决定了改革是时代的趋势2、各国改革和变法风起云涌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教训经济发展的要求——必然性(经济)兼并战争的需要——必要性(军事)新兴地主的需要——必要性(政治)百家争鸣的局面——可能性(文化)(二)秦国小环境:不利状况:政治、经济、文化落后;BC4世纪初秦国开始改革,但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有利因素:政治:君权集中,旧贵族势力弱;思想:注重实用,讲求功利;民风:质朴、尚武;三家分晋;士人游说各国;孝公雄心其他:迫切性条件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内容)求贤令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