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开放性教学新课程强调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开放教学,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去探索,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开放策略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几点认识。一、开放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课堂教学是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良好的情感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保证。教学只有在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中展开,学生学习才会开放心灵、大胆想象积极思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在教学时,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变换形式,以促进平等交流;在问题探讨交流时,让学生到讲台上以“小老师”的身份出现;当学生有疑问时,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交流讨论;允许学生充分表现,宽容探索中的错误,使学生自由思考、大胆尝试。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推理》时,我就让学生六人为一小组,进行探讨。特别是课本中的这样一道题:“小玲有6种玩具:熊猫、松鼠、小狗、洋娃娃、小喇叭、手鼓,放在右边的玩具柜里,熊猫放在洋娃娃的左面,小狗的上面;松鼠既没有放在小狗的旁边,也没有放在洋娃娃的上面;小喇叭不在小狗的旁边。”我让学生分小组,充分讨论,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学生们自己找条件,自己纠正错误,说明理由。教学中,我让学生敢想、敢做、敢玩,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始终会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开放课堂学习材料,创设学生乐学氛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在原有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又增添了一个虚拟世界,教学时空发生了重大变革,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学习材料的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而更多的是学生的生活材料。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材料的感受与兴趣。就好比我在执教《搭配中的学问》时,我就创设了一个笑笑过生日的情景,选择学生生活中的材料来进行教学。第一环节:笑笑过生日选新衣(搭配衣服);第二环节:出发去肯德基(搭配路线);第三环节:小朋友们见面握手(算出握手次数);第四环节:进肯德基选择食物(搭配食物);第五环节:结束后留下电话号码(搭配数字);第六环节:欣赏成语故事《田忌赛马》(懂得搭配自古就有)。在这一系列的材料中,我把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用一条主线串连起来,让学生展开讨论,由于每一环节都选用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材料,所以学生兴趣高昂,讨论激烈,发言争先恐后。这些材料无一处不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会知识,掌握知识,没有任何的学习负担,有的是快乐和帮助别人的那种乐于助人的思想渗透。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这诸多的情况及实例,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索数学规律,感悟数学的思维方法。许多数学问题,如果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他们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保持目标不变的情况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他们感到数学无处不在。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可以使一些抽象的形象化生活化。学生更容易掌握。三、开放课堂教学形式,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般来说: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小结等环节是一堂课所必需的在教学中,我们总是把一堂课是否完整作为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指标加以考虑。实践表明,过分地追求某一堂课的完整,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和体验,教师为了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内容,而硬生生地打断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学习过于零碎,起不到促进学生整体学习的效果。我在教学《旅游中的数学》时,本来预设了4种算法,可学生说出了8种,计划20分钟完成的新课用了一节课,后面的巩固练习就来不及上了。但在一过程中,我并不因时间因素而限制学生进行探索,我深深感受到知识在学生的互动中碰撞出了火花。我想,某一堂课的不完整,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