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师德素养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也是教师精神面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结合体现。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我们深知,在一所学校中,首先影响学生的不是漂亮的校园、雄伟的教学楼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而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思想素质、业务水平等。因此,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提升教师师德素养,是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构建和谐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途径。一、抓观念更新,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新理念,首先要求学校管理者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用现代的教育思想、办学思想和管理思想引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学校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学生每个方面的健康成长。为此,抓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更新教师的观念,把教师对教育的认识统一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高度,应该确定“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以学生为本,以德立校”的办学策略,提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口号,牢固树立了家长学生的事无小事的观点,让教师从人的心理、情感、发展、需求、个性特点等方面,倾听学生的心声,听取家长的建议。要求每一位教职员工要像热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热爱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生,爱护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并要求教师每月做到“六个一”:即找学生谈一次心,与学生做一次扫除,参与学生一次班队活动,观看或批改一次学生日记,进行一次家访,总结一次班级思想状况。这样在全校上下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师生之间驾起了沟通的桥梁,建立了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在感受和谐大家庭温暖的同时,工作并快乐着。二、抓读书学习,丰富教师文化底蕴“生命因读书而精彩,事业因读书而成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不断丰富教师的文化积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也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在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大力倡导读书,为教师营造良好氛围。对老师应该提出读书要求:①针对事业特点和职业需求,研读先进的教育理论及专业类书籍,做学习型、专家型教师;②读教育经典著作、名家、名著,与智者对话,做智慧型教师;③读自己喜欢的个性化的书,做有特色的教师,这样做到有目的地阅读。人人发放笔记本,随时写学习摘录、读书心得体会,并定期开展读书笔记展评活动。通过这些有效手段,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变为自觉行为,使教师不断追求新知、充实自我,提高文化品位,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人格素养。三、抓师德培训,提高教师师德认识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对教师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力。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与发展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随着形势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用新的教师教育理论和终身教育思想,开展校本培训更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为此,在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把提升教师师德素养作为校本培训的首要任务。一是组织专题学习、讲座。组织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群体的感人事迹;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五位教师模范事迹;学习《人民教育》中的《以新的视角审视教师职业道德》、《爱与责任——师德之魂》等文章。四、抓制度建设,规范教师师德行为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系统、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教师行为,内化为教师个人的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体现出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我校在探索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形成完善的师德考核奖惩机制。根据各级教育部门制定的师德师风准则及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各科室、班主任、科任教师、员工育人职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达标条件》、《教师师德考核评估记分标准》、《师德师风管理处制度》、《教职工工作十个不允许》教师师德互评表、学生评教表、家长评...